明显效果,但写起作文来,笔下的文采仿佛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阅读者的生命。
但是小睿不要读那种快餐书籍,比如各种杂志、故事、心灵鸡汤,要读经典的世界名著。
4、尊重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现在的孩子叛逆心极重,我也不例外。比如阅读,绘画,学音乐这些事情,妈妈会尊重我的意见,不强行摊派。
从小,爸爸妈妈就有意识地培养我的独立性,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比如我五岁时,从幼儿园出来想要喝饮料,妈妈给钱让我自己去买。妈妈告诉我,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买,然后喝。一是自己不去买,那就忍着,回家再喝水。
我犹豫了一下,选择了不去买。妈妈觉得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尊重我,也不评价我。
小学时,放学下雨了,妈妈也不会主动送伞。因为我曾对妈妈说过,你女儿没你想象的那么蠢,总会想尽办法。我渐渐长大了,遇事不逃避,学会思考,有自己的主见。
5、培养孩子的能力
家长要放手,在可控的范围下尽量放手。
如果你让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点一下,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家长要学会示弱,把机会让给孩子,并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爸爸妈妈终将老去,要学会把舞台适时地让给孩子,让他们发挥。长江后浪拍前浪,爸爸妈妈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死在沙滩上。
6、赏识孩子,扶持自信,呵护自尊
我们是谦逊的民族,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却容易走入一个误区——不注意赏识孩子的优点,而过分强调孩子的错误。
妈妈同朋友聊天谈到孩子时,她会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
我们偶尔听到,表面会装得不在意,其实我们很在意;得到肯定的这些优点,我们会继续坚持,越来越好。会按照父母描述的优秀样子去校准自己的言行。”
“有道理。清清老婆,我没出过国,大家都说C国的数学课程比国外的难很多,C国的基础教育扎实,C国学生的数学可以碾压国外学生。可为什么国外学校可以容忍我们认为特别低级的运算无能,他们依然能够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数学家呢?”
“听我弟弟讲他在哈佛学习的体会:我们学数学究竟是学一种运算技巧,还是学一种数学思维?我们需要独立的、有创造力的思考,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被训练”。就如高斯所说:我们需要的是想法而不是符号。”
“呵呵,套用季羡林老先生一句话:考考考,考他娘的考!痴迷于文本分数的考试本身,就是对教育精神的莫大嘲讽!更不要奢谈“考”出个诺贝尔奖了。”
“呵呵呵,军军,你还有些愤青呀。”她委婉地回应:“应试教育是19世纪普鲁士发明的,它能有效地快速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并且复制出能够胜任基础工作的国家人才,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阶段,我们还没有更好的方法替代。我觉得我们C国人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如果能逐步在大学以前提倡和培养创造力的思维训练,那就更好了。
至于大学里,则应当完全抛弃应试教育,包括教授都应该带领学生潜心研究学术,而不是忙着讲课和出偏僻的题目刁难学生。我弟弟说国内有些教授特别懒惰,不思创造,仅仅因为会做试题就自诩大师。
但是,千万不要在儿子面前说这些弊端。因为我们是小人物,更多的时候只能适应社会,而不是要求社会适应我们,对吗?亲爱的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