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你真有眼光!”
芸娘朝李三郎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老太看着耍宝的兄妹俩:“你们既然心里有数,那我也不多说什么了,不论是做什么,谨慎些总归是没错的,小心驶得万年船!”
李老汉很是认同老妻的话,于是嘱咐芸娘二人:“听你娘的,这话没错。”
因为这桩生意的合作,芸娘很是开心了几天,但过去的热度总会消散,新的事情接踵而来。
此后的三天,作坊的建设总算是进入了收尾的阶段。
李老汉带着李大郎忙着扫尾,李二郎跟着李老汉请来的打井人一块儿帮忙。
虽然忙,却不乱,一切就那么井然有序又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芸娘抽空也来溜达了几次,房子是用的青砖大瓦盖起来的,很是明亮宽敞。
待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再洒扫一番,就能开工了。
“别转悠了,我包饺子,你来这儿跟嫂子说说话吧!”
李大嫂见芸娘满院子溜达,并不像有什么事情的样子。
“大嫂,今儿中午吃饺子呀?什么馅儿的?”
“酸菜大肉的,还有个韭菜鸡蛋的。你都爱吃!”李大嫂笑着说。
芸娘洗了把手也来帮忙。
“你那身新衣裳忙了这么老些天,可做好了?让你交给我,你偏要自己来。”
芸娘喜滋滋的说:“已经做好啦!我那不是看你事情多嘛,哪儿能什么都找你啊。”
李大嫂并不觉得自己辛苦,嗔怪的说:“嗨,我都是些厨房间的事儿,也不忙,我都能干了,并不费什么事儿。”
芸娘摇摇头:“那可不行,大嫂已经够忙了,再说了,你还得给大哥做新衣裳呢。”
“你大哥那件衣裳我早做起来了,他舍不得穿,说是要等咱家作坊正式开火那天,他再穿,喜气事儿穿新衣裳。”
芸娘一高兴,差点捏坏了手里的饺子,兴奋的说:“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的新衣裳也是要那天穿的。”
李大嫂一听也笑了:“真不愧是兄妹俩啊。”
又过了两天,县里磨坊也送了定制的石磨来,按照芸娘指好的位置摆放。
第二天下集的李三郎也带回了定制的蒸盘,芸娘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真不错啊!
吃完晌午饭,李家人就开始商议第二天的上梁仪式。
在这里上梁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也是盖新房最后一道步骤,并且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为避免第二天的忙乱,李老太提前嘱咐众人。
上梁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下晌就开始准备第二天上梁要用的东西,为此,李三郎还专门赶了车去了县集,又是一顿好找的买回来第二天要用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上梁酒席上要用的菜。
“祭梁要用的猪头,跟鱼,明天赶早再去买吧,我也跟肉案那边说好了。”李三郎说。
李老太点点头:“不错,我就是忘了嘱咐你了,就担心你都买回来了,这大热天的,明天别再坏了。”
李三郎嬉皮笑脸的说:“那我多聪明啊,能不知道嘛…哈哈哈哈哈…”
第二天一早,整个村里人都跑来围观瞧热闹,不仅有热闹的上梁仪式,李家人还准备了上梁酒席,村里人都能来吃。
消息不胫而走,于是,抱着孩子,拄着拐的都来了。
吉时一到,就开始上梁。
工匠们将贴上红纸又系了红绸的正梁抬进新屋堂前,堂屋前的供桌上摆着猪头、鱼、鸡、鹅、蛋、豆腐、香烛等祭品,由建房子的工匠边说好话边敬酒。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