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二嫂怀了身孕,李二郎一大半的心都分在了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身上,如今,芸娘才发现,自己一直认为的李家最聪明的李二郎又回来了。
不再多想,兄妹俩投入眼下铺底的事情中去,砖石穿插着石头,整整码了两层,
三个人码上一层砖石,就铺一层黄泥,仔细的抹匀了,才铺上面一层,两层砖石铺完了,又在表面抹上了一层黄泥,这层的黄泥抹的稍厚些,如果不出差错,以后这一层就是烤东西用的了,黄泥太薄了容易烧裂。
“咱们现在把这个泥搓长条,大概,就是围一个半圆的长度,这前头留出来,咱们最后砌砖石做门。”
芸娘一边说一边抓了黄泥,仔细的搓了条儿,有粗有细,待炉底的黄泥稍微干了一些,就开始码上半圆,一层又一层,中间还穿插着搭了砖石。
没办法,作为一个现代人,芸娘还是觉得砖石比黄泥加稻草要稳固的多。
一直码到顶端,预留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孔做烟囱,其他的地方就开始封顶,顶呈椭圆拱形。
因为怕顶塌了,芸娘让李二郎找了柳条跟竹条,简单的编成了网子,固定在顶棚,中间用黄泥加稻草填充,糊的厚实严密。
自己又去柴房找了几根木头,塞进中间,固定顶棚。
烤炉的大体总算是完工了。
“这门还得想个办法。”芸娘说。
“这门我来吧,两边各自再码上一掌宽的墙到顶,依旧用砖石打底,再抹黄泥就行。”李二郎显得胸有成竹。
芸娘想着这烟囱要用什么才好。
李三郎见芸娘盯着预留出来的烟囱洞看个不停。
就给出了个主意:“你去找一节竹筒来,咱们把两头给它锯了,再安上去,糊上黄泥,不就是个烟囱了。”
“啊...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说着就上柴房一顿翻找。
“快点儿吧,趁着这泥还湿着,给它安上去。”李三郎冲柴房喊芸娘。
“来了来了。”芸娘总算是找到了一根跟预留的孔洞大小差不多的竹筒,接着李三郎便在竹筒表面洒了水,就安了上去,又在表面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