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在李家人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度过了,转眼,立夏到来,新盖的房子早几天前弄了个简单的祭灶仪式,就算是正式开火了。
李家的生意也如初夏的太阳,红红火火。
除了最初的绝味楼,珍馐馆,和清风茶楼。甚至多了几家外县的酒楼饭馆派人前来订货。这当然得益于出门收货的李二郎李三郎兄弟俩的宣传,也有本地酒楼生意上红火带来的效应,总归是好事。
芸娘站在工作间门口,望着忙碌的人群,满心满眼里都是欣慰。
院子里请了七个村子里上了年纪的奶奶来给蚕豆剪口子,十五文一天,大家都很乐意,甚至没得差事的,巴望着李家生意能更好些,下次好选了自己来做工。
花生米总算是不用愁了,自从知道李家四文钱收花生米,之后,再来送货的,便是全家老少加班加点的剥出花生米来,就为了能多卖点钱,如此,也是两厢便宜。
厨房里也请了两个村里人来帮厨,二十文一天,顶得上一个壮劳力做一天工的钱,村里多的是眼红的人,背后使坏的倒没有,不过是羡慕过头,背后多说几句酸话罢了。
芸娘解放了自己,空出更多的时间来画花样子,或是背了篓子上山。
生意渐渐做大了,自然会有人闻风而动,伺机效仿。
正发着呆,早起做生意的李三郎回来了。
“妹妹,我托人带了话,耿老头下个大集就来县城,咱们下个集就能买羊了”李三郎卖完卤味刚回来。
“那行,今儿生意怎么样?”
芸娘原本想着夏天这卤味的生意就不好做了,却不想,古人也不都是勤快人,县城里不缺这点钱的人多了去了。
买点卤味,有荤有素,不论是配馒头还是就着粥,又省事又好吃,所以这生意不但没有变差,反而还有变好的意思。
“早就卖完了,我往清风茶楼去了一趟,天热,我想着奶茶的量要不要减少,不能让人家白担了风险。”李三郎卸了车棚。
“是这个话”芸娘摇着扇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我又想了个吃食,咱们合计合计,做出来明儿试试看”不再多想,芸娘打定主意,还是决定干。
“打明儿起,咱们的卤味要减量,但是增加些旁的生意,殷大哥昨天说的咱县太爷雇了人在修往府城的官道,说是怕夏天雨水多冲毁了路面,趁着这时候多夯几道。”
“是啊?怎么?这跟咱们生意有什么关系?”李三郎不解,兄妹俩坐在小板凳上就商量了起来。
“咱们去那边卖些饱肚子的吃食”芸娘挤了挤眼睛。
“这不能行吧,他们指定都带了干粮,这生意怕是不好做”李三郎不看好这门生意,便犹豫不决。
“咱们做些便宜的,凉快的,还能吃饱肚子的。”
“这得多少钱,能来应工的人,谁舍得掏钱买了吃?”李三郎想也不想的回道。
“你听我说,咱们做些不贵的,又能让人吃的舒服的,自然有生意,也算是做好事了”芸娘说完便直勾勾的盯着李三郎。
李三郎心想,妹妹这是心软了,自己自然不能再泼凉水,况且这是好事,少赚点也没什么。
“就按你说的办吧”李三郎故意放慢语句。
芸娘大松一口气:“三哥,你真好。”
李三郎宠溺的笑了笑:“你才好,怎么做,做什么,你说吧?”
“咱们做冷面,凉皮和凉虾”芸娘想起了前世清爽的凉皮,还有甜丝丝口感爽滑的凉虾,想了几天,就决定做了出来试试。
李三郎见都是自己没听过的新鲜名字,一下子就有了信心,自己对妹妹的聪慧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