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李三郎去预定了晚饭后要的豆腐皮豆腐干,李大嫂去村里收鸡蛋,一文钱一个,照今天的状态下去,家里的鸡蛋已经卖不了几天了,提前收回来备用,也给村里大伙儿说一声,家里鸡蛋只管来卖,别去县城摆摊了。
芸娘跟着李三郎又一起转道去了何郭山,之所以叫何郭山是因为,山旁边的村子叫何郭村,大家叫着叫着,山就成了何郭山,何郭山离着安阳村半个时辰的路,虽远了些,山上却也土产丰富,离得不远还有片竹林,芸娘拉着自家三哥去掰点竹笋回来,晚上一起卤了,明天试卖。
“妹妹,这竹笋也能卤了吗?”
芸娘边走边漫不经心的说:“我想也是可以的吧,都是吃食,都试一试嘛,咱们总不能几个月的就只有三个菜品,别人总有吃腻的时候,索性多试一试,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呢。”
李三郎见芸娘说的也在理,便不再说话了,两个人走起来倒也快。
“三哥,你去那边掰笋子,我在这儿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没有,这山这么大,肯定能有好东西。”
李三郎想也不想的就摇头,“不行,爹要是知道我把你丢在一边,非骂死我不可。你跟我一起去掰笋子,一会儿咱们掰上半袋子,就来山上,三哥陪你一起找东西。”
芸娘见忽悠不了自家三哥,只能勉为其难的先去竹林,掰完了笋子,两个人才开始满山转悠,这边山上没有野兽,所以走起来毫无压力,只是出于保护意识,李三郎也并不离芸娘太远,总要抬头就能看见,才能安心。
芸娘拿个小锄头东挖挖西挖挖,看到熟悉的叶子也要扒开看看,李三郎看得有趣,便也自顾自的瞎扒拉,这场面异常和谐。两个人翻腾了一下午,也只找到些野葱,野菇子。此时,天色也不早了,两人都饿了,于是,李三郎背着才掰的笋子,兄妹俩回了家。
两人回到李家小院时,天已经放黑,家家户户都燃起炊烟,李老太在门口张望,见两人回来,才进了屋。
晚上吃了饭,照样是家里人闲话家常的时间,李老汉挠了挠头说:“花生都种完了,我今天顺路去另一块地看了之前种的玉米苗,缺了好些了,也不知道是叫什么野兽挖走了。”说着叹了口气。
“我明天带老大媳妇做点稻草人,让老大扎到地里去,吓吓鸟雀,今年就种了这些玉米,可别叫鸟雀吃了,地后头还有些苗,明天老大老二吃了早饭就去地里把苗补了吧。”李老太想了想说道。
说着李老汉就拿起外套上村口聊天去了,小村里晚饭后格外热闹,大家白天下地,晚上出来消食,拉拉家常才回去睡觉,乡下油灯贵,能不点就不会点,古代没什么娱乐活动,唯一能满足的日常活动,大概就是串门聊天了。
芸娘进了厨房跟大嫂一起准备明天早上要卖的卤味,新鲜竹笋去了皮,又焯了水,才跟豆腐皮豆腐干一起下了锅卤煮,这才去洗漱。
芸娘大点的时候,正逢大哥成亲,家里又建了两间新房,便磨了爹娘多建了一个洗澡间,如今家里分男女浴房,很是方便,在村里大约是独一家了。
等卤味煮了个七七八八,芸娘跟大嫂也挽着手去村口溜达了一圈才回来歇了。
第二天,天不亮芸娘就醒了,既然睡不着,就起了床,这个天早上还是冷飕飕的,芸娘搂了搂胳膊出门洗漱。看三哥已经出发了,院子里静悄悄的,进了厨房,看见自家大嫂手脚麻利的收拾灶头,锅里煮着待会儿要喝的稀饭,看到芸娘进屋,李大嫂忙问:“今天怎么起的这样早,怪冷的,可穿了厚衣裳?”芸娘搓了搓手说:“穿了的,只是手有点凉,身上是不冷的。”一边看到大嫂兑了米糠去鸡舍喂鸡,心下感慨,大嫂可真辛苦,想了想便说:“大嫂,明天我来喂鸡鸭吧,你一个人怪累的。”
李大嫂心里一阵欣慰,小姑一直跟自己亲近,知道心疼自己了,“不累,灶下有柴火,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