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也没劝他几句,知道劝不住,可他有他的任务,要找人冒充陈阳,继续掌管大理寺,但不和旁人接触,只说在秘密调查一个案子。
不多几日,陈阳已经到了江南之地。
鱼米之乡,百姓富足,街上一派祥和之景。
这个地方,也有弥罗教,而且广为流传,在老百姓心里,此教派的名头已经不比释迦摩尼差。
拜佛是没银子可赚的,但是加入弥罗教,人人都有钱可拿,能保障生活。
有不少游手好闲的人,会选择加入这个教来混去一份钱粮,而后便是散步教义,让更多的人来加入他们。
在京师,这是邪教,可是在这里,弥罗教是大势所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之地,好似一个具备了人味儿的道场。
一家酒馆内,两个道人打扮的人,就在这里宣传教义。
“入我教者,脱离苦海,让无辜之人得到解救。”
“信佛?信朝廷?呵,那都是自欺欺人呐,佛能给你带来什么,无非是一些安慰罢了。朝廷能给你带来什么,钱财么?不,朝廷只会从你的身上榨取钱财。”
有人附和:“说的好!朝廷苛捐杂税,把咱们可坑苦了啊,我家就几亩薄田,每年还要交那么多银子,朝廷可不管咱们是不是灾年,一个劲的收钱,交少了、交的慢了,就要被带走,这帮犊子,真特么不是东西。”
“要我说,这样的朝廷就应该被灭了才好呢。”
老百姓有这样的想法,和朝廷本身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重要的是各地地方官,昏庸腐朽,违法乱纪,坑害了百姓。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当然要选择一种让自己活的轻松的办法来调节自己。
而这,就导致了弥罗教这样的教派,应运而生。
陈阳:“小二,你们这个地方,弥罗教很盛行么?”
“对啊,客观,你是外地来的吧?你也可以加入弥罗教的,只要在这儿长住下来,你每个月都有十两银子可以领。”
十两,对普通的百姓而言,已经不得了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十两银子已经可以娶到不错的老婆,比打工可划算多了。
“小二哥,从哪儿可以去弥罗教?”
“镇子往东,一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