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如果有需要的话,一定会麻烦钱老师你。其实,当年农林学院农学系对于石峡出土的稻遗迹,也给出检测结果,都指出了稻标本,属于籼稻类型。还指出来,从红烧土中看到谷粒或米粒的大小和形状很不一致,反映当时品种的纯度很差,农业耕作技术比较原始。”
对于这个点,钱咏文也有自己的看法。
“探方47下层窖穴出土的粳型米粒,很可能属于粳糯。现今云南高山地区多种粳糯,粤北连南、连山县少数民族(瑶、苗族)地区也多种粳糯。而在那些种植技术比较原始的地方,水稻品种一般都较混杂。”
对于这话,苏亦是认同的,“我查了一些资料,咱们粤北地区有的少数民族,有到解放初期还保留比较原始的种植方式,例如,连南瑶族种植的布丁、布骨和香粳,就是属于粳糯,采取的是类似于海南岛五指山黎族合亩制地区的刀耕火种、轮休土地的方法。”
钱咏文感慨,“这些你都知道,这段时间没少看资料吧?”
苏亦不谦虚,“确实如此,但只是看资料,心中没底。”
钱咏文点头,“没调查没发言权,我早年间曾经走访过咱们省内各个地区,在粤北乐昌,过去曾种植一种岭禾,不是水稻,而是旱稻。如果你要展开的话,可以实地走访调查,这样一来,你的论文题目就有点大了,到时候,完全可以结合,广东、云南等省区少数民族有关农业资料,然后通过这个方面切入你做农业考古,应该对探索咱们华南新石器时代的栽培稻的种植方式,是很好的启发。据我所知,这个方面的研究,咱们省内应该是没有做的。”
说到这里,钱咏文,语重心长地说,“小苏,你年纪还小,有的是时间,所以,不要急,可以沉下心来,把一个课题追踪几年,会出成果的。”
他生怕苏亦年纪小,得失心重,着急出成果,却静不下心来做学问,白白浪费了这还天赋。
对于这种长辈般的关怀,苏亦不敷衍,“钱老师,会的。”
这个年代,要是无法静下心来做学问,还学什么考古读什么研?
再过几年,政策落实,老老实实创业当首富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