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274章:古文字学界大型追星现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4章:古文字学界大型追星现场(4 / 9)

汤师兄没法子,硬着头皮说道,“要不,先生给我写一首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吧。”

启动先生笑,“行,劝学篇,也算是应景!”

于是,著名的诗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跃然纸上。

汤师兄过后,大家都望向何师兄。

何师兄思路也限制了,竟然学着汤师兄,“先生给我一首孟郊的《劝学》可行?”

自然没有问题。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这首更加直白。

接着是曹师兄,为了不歪楼,曹师兄也是劝学篇诗句,他的是朱熹的《劝学诗、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到黄师兄的时候,也没有办法离题,还是劝学诗。

是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轮到吴镇武的时候,这家伙都后悔不已。

因为一时半会,他也想不起来,劝学诗还有哪一首了。

苏亦见状笑道,“书中自有黄金屋!”

有了这一提示,他直拍脑门,“对啊,赵恒的《劝学诗》……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最后所有人都望向苏亦。

容易想到的诗歌,前面都差不多给掏出来了,大家都好奇他会选哪一首。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古诗词存量的小比拼。

谁最晚谁最难。

苏亦承认自己知道的劝学诗都被用完了,只好另辟蹊径。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没错,就是杜甫的《柏学士茅屋》,尤其是最后一句,尤为应景。

这个环节,大家表现的都不错。

启功先生都挺满意。

他写完最后的诗歌以后,又给大家一个写一首他的自作诗。

熟知的启功先生书法的人,都知道他的《自作诗卷》多不胜数。

水平嘛,只能说水法水准相当高。

这晚,启功先生心情极好,在会议室的长桌上,弓着身子泼墨挥毫,好不快哉。

一口合成,连携了十二张条幅跟一对楹联。

苏亦跟吴镇武师兄弟五人,一人两幅。剩下一幅,大家都让了苏亦。

因为楹联的内容恰好是陈垣先生自题的“百年史学推瓯北,万首诗篇爱剑南。”

瓯北是清代学人赵翼的称号,而剑南则是陆游的《剑南诗稿》,因此,剑南也指陆游。

作为陈垣先生的小老乡,这幅指向性如此直白的楹联,吴镇武五人都不好意思跟他抢。

这也让苏亦成为今晚最大的赢家。

有趣的是,给他们六人的题写的书贴,除日期“一九七八年冬”,给他们题字的时候,还给他们的名字后面添上“同志斧正”四个字。

看着请字帖上,“苏亦同志斧正”几个字,苏亦就觉得好玩。

然而,事情到了最后并没有完。

因为还没有盖章,文化人要说铃印。

看着老先生很自然的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两方透明的印章,众人的眼睛都直了。

吴镇武惊叹,“水晶石印章?”

启功先生笑个不停,“想啥呢,就是有机玻璃。”

吴镇武下意识问道,“不是应该用印章石石制印章吗?”

老先生猜到他会有这一问,立即发出爽朗的笑声,“我常被人叫去写字,石头的揣在身上多沉啊!有机玻璃轻嘛,你看盖出来不是也很好吗?”

其实很好,而且,还很时尚。

如此接地气的方式,却让众人感慨不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