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身上。
厂里为了照顾他们家,把工作岗位给了贾家,并且还能继承贾东旭的工龄,秦淮茹刚生下遗腹子槐花后,就正式成为了一名钳工学徒,拜师易中海。拿着27块5的工资,仗着师傅的面子,整天磨洋工。很聪明的一个女人,只是不用在正道儿上。
一个初中学历,就算再不懂钳工怎样矬削、锯切、钻削、套丝、攻丝……这些基本操作,起码只要你低级工件做的多,2级以内的工件都是固定模式,干的多了你也能升为2级工,整天只想着偷奸耍滑,只想着混3年工龄自动升为1级工。
整天和别人钻小仓库,5个白面馒头让人过把手瘾,几块钱让人体验贾东绿的感觉。仗着孤儿寡母的“招牌”和几滴眼泪,骗取四合院的捐款,四合院的人傻吗?全都是看在三位大爷的面子上,不捐不合适。算是花钱买“平安”。
除了婆婆贾张氏外,家里还有一男两女三个孩子,大的就是贾梗,小名棒梗。大女儿贾当,遗腹子小女儿贾槐花。没一个好东西。
穿过月亮门来到后院,后院在过去为女眷住的地方,比如四合院正主的女儿,四合院正主的母亲。
后院东厢房住着的是管事二大爷刘海忠。轧钢厂7级锻工刘海忠。月工资84块5。整天只想着走仕途。实则废物点心一个。爱吃炒鸡蛋,并不是为了彰显家里的“优越条件”。作为一名锻工。整天玩儿空气锤的高体力工作。不吃点儿油水补补怎么能扛得住?
这年月你可以看不上锻工这份儿工作,但你一定羡慕他的粮食定量。城市户口的人,月定量27-30斤粮食,锻工的粮食定量为45斤。其工作强度可见一斑。家里5口人,老两口有3个儿子。
老大刘光齐为上门女婿,已经远嫁他乡,并且嫁妆掏空了整个家底。老二刘光天现在还没入厂上班,整天在外头混着。老三刘光福还在上学。这俩小子整天活在父爱的皮鞭下,别的母亲看见丈夫打孩子还会劝劝,刘海忠媳妇只会在一旁拱火,还嫌打的轻。两口子只疼爱自己大儿子刘光齐。
后院西厢房住着轧钢厂8级放映员许大茂,每月工资35块5,下乡时也有额外补贴。油水挺足的一个职业。毕竟老乡们娱乐活动为“0”。遇见放映员来村里慰问放电影。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祈求再多放一部。所以许大茂的日子挺快活,更别提还有大姑娘小媳妇上赶着贴贴。目前已婚状态。
许大茂的妻子娄晓娥,为轧钢厂董事娄半城的小女儿。娄晓娥的母亲为姨太太扶正。家中还有二位哥哥和一位大姐,都已经不在内地。
旧社会经历过无数风雨的娄半城,自始至终都在某些人的“监管”下,娄半城时时刻刻都想着跑路。娄晓娥下嫁也只是迷惑他们的权宜之计。永远不要小看娄半城,人家吃过的鱼翅,比你吃过的粉条都多。
后院正房住着一位耳聋眼瞎的老太太,其他事儿装听不见,一旦触及到易中海和傻柱的利益,绝对第一时间跳出来讹人。属于“伪”五保户。首先五保户绝对不会给小脚老太太。其次五保户这个称呼具体推行时间有待考证。
其每月享受政府给予的金钱和粮票,大概率是这座四合院解放前属于她,建国后她捐赠了出来,用于换取政府来给她养老。剧中她用拐棍打贾张氏的时候,嘴里说道:你嫁进来的时候,我就是这院的老祖宗。由此可推算聋老太太30年代就已经在这座四合院。
四合院里易中海和傻柱和聋老太太,属于一个派系。双花红棍傻柱,白纸扇易中海。两者都没办法的时候,就丢出聋老太太讹人。这个派系很可怕。可以说是绝户派,不只是绝别人的户,还绝自己的户。恐怖如斯。
……………………………………………
此时四合院中院,在借助着微黄的灯光下,一张八仙桌摆放在穿堂的门口。
桌子C位坐着易中海,左手边为刘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