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御花园。
李清妘坐在一颗桂花树下的石头杌子上捧着《巡盐记》的稿子正细细的读着,还将一根水葱般的指头放在嘴里轻轻咬着。
一旁百无聊赖的贾蔷东瞅瞅西瞧瞧,却见一身便装的李煦正朝这边走来。
贾蔷忙站直了身子抱拳躬身行礼道:“参见太上皇。”
“爹爹!”李清妘听到了也忙站起身来朝李煦跑了过去。
“九儿乖,慢点跑!一点没个公主的样子!”李煦笑呵呵的问道:“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李清妘道:“是贾蔷新写的一个话本,叫《巡盐记》。”
“巡盐记?”李煦嘴角微微往上挑了挑,却丝毫没有笑意。
他看向贾蔷问道:“这写得可是你自己在扬州时候的事?”
贾蔷顿时冷汗就下来了,不过他也早就想好了一套说辞,因尽量镇定的说道:
“回太上皇的话,是皇上看到了林御史的奏折后觉得有些意思,便让我也写一本话本出来。
我想着,我在扬州不过是挨了一剑,也没做什么事,哪儿有什么好写的呢?
可又不敢违抗皇命,便将自己在扬州的见闻、以及林御史给我讲的扬州典故还有自己从一些野史杂记里看来的故事给揉成了一个小故事罢了。”
“哦~”李煦点了点头,表情上没有丝毫的波澜。
“原来都是编造的,我当是真的呢……”李清妘不免有些失望,顿时觉得这故事没那么精彩了。
李煦背着手看了看树上的桂花突然问道:“听说,江南甄家和倭寇有所勾连?”
贾蔷心里又是一突突,答道:“这个微臣也没有确凿证据,不过是抓到的那些倭寇的口供罢了。
或许是这些倭寇眼看着没有活路了就想随口胡诌,咬上谁一口也是有的。
甄家的根基不是在金陵么,怎么会跟倭寇有染呢?”
李煦冷笑一声又问道:“甄家现在日子过得如何?生意做得怎么样?”
贾蔷道:“这个……我也不知道甄家过得如何,只是在扬州看到了甄家一个叫甄源的两回。
毕竟有圣眷呢,想来应该是过得不错吧。
至于生意吗,我倒是知道甄家也在扬州贩盐,似乎不大好么,好拖欠了不少的盐税交不上呢,想是不赚钱的。”
李煦挑了挑眉毛:“不知道?我怎么记得甄家和你们贾家是故交,几辈子的交情啊?”
贾蔷忙笑道:“万岁爷果然是好记性,没错儿,甄家和荣国府确实一早就是姻亲,现在每年还都有走动呢。
只是跟我们宁国府这一支却并没有什么亲戚,自打我记事起便在宁府里长大,却从未见过有甄家的人上门来做过客,也没听说什么时候给甄家送过礼物书信的。”
“原来如此!”
李煦看着贾蔷——这小子真是一个小滑头啊,说话简直一点缝隙都不留,他怕是个泥鳅成精了吧?
宁国府。
“琏二爷来了,快请坐。”对于贾琏的到来尤氏不禁有些意外。
就算是荣国府里老太太或者是谁找她有什么事也该让凤姐过来,或者干脆找个丫鬟过来传话才是。
“大嫂子好。”贾琏在椅子上坐了说道:“也没什么事,不过过来走走。蔷哥儿没在家里么?”
尤氏道:“蔷哥儿一天天的忙得很,也不知道都忙什么,白天里难得见他人的。”
贾琏笑道:“是了,想是有他要忙的吧。蔷哥儿是个有本事的人,在不在宁府里都一样的。”
尤氏听贾琏话里有话,忙问道:“琏二爷这话怎么说?”
贾琏看了看一旁的丫鬟银蝶儿,尤氏会意忙挥挥手道:“把茶留下,你去吧,我用得着你了再叫你来。”
银蝶儿答应一声去了,贾琏才接着说道:“方才老太太和大太太他们说起家常来,都说上次元春封了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