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护卫描述的还要糟糕。
街道两边鳞次栉比,虽是边关,可因着两国的边境可以有一条小路通之也渐渐形成了集市,集市两边还摆放着之前的摊位,隐约能够感受到原先的繁华,可现在,却是满目疮痍,房屋紧闭。
街上到处都是乞讨的流民,看到他们从驿站出来,一齐围了上来,有带着小孩的,有一些是老人,他们都尽力的往东方旭等人面前挤,挤不进去也要把手伸过去,有些手中连个破碗都没有,就愣愣地伸了一只手。
“贵人,给点吃的吧,我们饿死了没关系,可我的小孙孙才两岁啊。”
“贵人,我老婆三日没吃到东西了,连树叶草皮这样的都寻不来了啊,贵人行行好吧。”
“行行好吧,贵人。”
一行人根本没法前进,里三层外三层全是流民,苏国的兵将出来赶人,“走走走,过几天朝廷的救济粮就到了,到时候就有吃的了,边关的将士们也是食不果腹,这是中盛国来的使者,若是得罪了,可是要了你们的小命。”
将领这一番话也不知道是真的在相劝还是在激化矛盾,难民中有人举起手来,“反了反了,老子这么久都强忍着没加入流寇,哪成想这食物都让你们给吞了吧。”
他这番话一出,直接就有人朝他喊道,“来我们这里吧,虽然也是没有太多的粮食,不过加些野菜也算是能吃个半饱的,况且妻儿都可以带过来,福利好得不得了。”
这还有当场抢人的,新科进士看不得这样的场面,看着将领无动于衷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斥责道,“你
们就这样任由流寇作乱?”
将领麻木不仁道,“朝廷已经放弃了我们,边关的军需,难民的安置,都不知道进到了哪个贪官污吏的钱包中,他们在前边舒适的享受着国难财,我们呢?我们这些将士整日操练,却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
两个新科进士都有些难以置信,苏国国力不算衰弱,对周边的国家也有打斗之心,怎么不管难民的死活,他们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东方国人氏,但从小饱读诗书,对着世人又悲天悯人之心,这会儿自然也是看不得苏国人民受苦的。
“尸横遍野,尸横遍野,这不是我东方国的幸事啊。”子然看着面前满目疮痍的场景,甚至生生的逼出一滴泪来。
的确,苏国和东方国相距甚远,虽然能从小路穿过,但是若要大举进军,也必定是难上加难,东方旭只想安安稳稳的将赵晴兰接回东方国,过她们的小日子,这会儿看到难民在街上哀声哉道也有些动容。
街上密密麻麻挤着的都是难民,他们衣衫褴褛,神色麻木,眼睛里没有灵魂,一心只想着如何能吃个饱饭,让东方旭感受到了,在天灾的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
秩序,只能是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才能维持的,他不敢想象,若是东方林没对着骆氏一族下手,他也不会揭竿而起,东方国的子民会不会有朝一日也像是苏国的难民一样,眼睛中失去了神采,行尸走肉一般的。
陡然间,他升起了一种想要好好管理东方国的想法,不过,这一切也要在接回赵晴兰之后再说。赵晴兰的心肠最好,肯定看不得别人受苦,以她的聪慧,对朝中之事肯定也有自己的见解。
到时候,他在御书房批改奏折,赵晴兰在一旁添添水,磨磨墨,时不时再添上几句自己的见解,这样想来,原本烦心的朝政也
变得鲜活起来。
难民当道,东方旭也没了出去转悠的心思,干脆打道回府,准备在驿站休息一夜后就从后边离开,护卫知道有一条小道,是直接通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的,那里虽然受灾严重,却是没多少流寇。
受灾最重的地区的百姓都已经迁移,他们拖家带口,留下的都是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那些人虽然有一定数量,可是却对使团没有威胁。
反而是受灾比较轻的和没有受灾又临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