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玄幻魔法>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 第10章 第二个视频(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第二个视频(一)(4 / 5)

李世民掌权以来的军功善政,大唐在承接皇皇天命道路上的每一点进展。只有继续在这华夏复兴的大道上行进不辍,偏差值才会源源不绝,并为贞观君臣带来更多的天音玄秘。

皇帝心中一片了然,缓缓点头:

“是。”

空中叮当一声轻响。巨幕迅速幻化,浮出了皇帝这几日念兹在兹、再熟悉不过的,戏谑的声音。但这一次开口说的内容,却似乎浑无边界:

【在唐朝国都,长安的西门安远门以外,曾经立有一块石碑“立堠”,上书“西极道九千九百余里”。石碑极高极阔,过往的行人商贾都能瞻仰字迹……】

皇帝面色茫然,跪坐于香案前一头雾水;身侧的杜如晦早有准备,铺开白绢后已经拈起了墨笔,但听到这当头第一句后,却不觉抬头望天:

这又是什么莫名其妙的?

【大唐朝廷在此树立石碑,是为了安慰即将远行的游子——不用太过思念故乡啊,从安远门往西九千九百余里,都是大唐的疆域,你从未离开祖国的土地。

——自然,这石碑上篆刻的所谓“九千九百余里”并不是什么实话,因为据《资治通鉴》的记录,自安远门以西至大唐边境,应该是足足一万二千里。朝廷在这里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为了免去游子离家万里的孤寂,稍稍缩小了一下大唐的疆域。

这段小小的大唐逸闻,并不记载于正史之中,而源自于某位番邦使者流传下的笔记——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外藩使者在仰望那句缩小后的“西极道九千九百余里”时,胸中回荡是个什么心情

不过,这倒未必是大唐在向小国的使者行商们炫耀什么,更提不上震慑。主要是国力到了某个程度,哪怕只是说一句实话,也会让人目眩神迷,张口结舌。】

的确会让人目眩神迷、张口结舌。俯首疾书的杜如晦手腕一颤,竟然在雪白绢帛上留下了偌大的墨点。

杜如晦杜相公茫然抬起头来,看到了陛下同样茫然的脸。

说实话,在聆听天音以前,君臣几人已经预判过了种种惊人的场面。但天音寥寥数语,仍然轻易突破了他们的防线,将大脑烧得反应不能。

如此迟疑良久之后,李世民终于讷讷开口:“现在,现在大唐的边界在……”

房玄龄俯身作答:“大唐与西突厥交界,边境应当在伊吾、叶护一带。“

他踌躇片刻,又补了一句:

“距长安不过三千余里。”

以房玄龄的老成持重,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在“三千余里”前加个“不过”。但——但相比于天音中一万二千余里,广阔到匪夷所思的疆土,这三千余里似乎也的确是不过如此……

如果说一万两千里还只是虚无缥缈的数字,那么一旦与现实的疆域相联系,那冲击力便实在无可言喻了。几位宰相神色恍惚,竭尽全力的想象着超出现有边境以外三倍的辽阔疆域……当然,即使以房、杜、长孙等人的才学智慧,也终究揣测不出这巨大疆土的模样。

这种级别的国土是真实存在的么?

说来惭愧,除了长孙无忌等几位关注西域事务的专才以外,其余宰相纵然学究天人,也实在没有功夫留意长安以西一万里的那些犄角旮旯、琐屑小国……

——罪过罪过,既然将来都是大唐的疆土,同为圣主治下,宰相又怎么能称呼为犄角旮旯?真是不敬之至……

几位相公心中嘀咕,却不觉一起抬头,呆愕的望着天空,心中浮出的是同一个念头:

“这……怎么可能呢?”

·

不管贞观君臣如何惊异愕然,天幕中的天音依然娓娓道来:

【记录下安远门石碑的番邦使者并不知名姓,但以前后史实推断,他多半只在贞观年间短暂驻留过长安,能留意到的只是大唐的一角。如若他多停留几年,大概还会记载更多的异事。

譬如说,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