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个决策错误就让大唐走向不可挽回的余地,不仅定期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了解民间疾苦,悉心交谈政策得失,更是克制欲望,“三省吾身”,不惜将部分皇权下放出去——】 水镜之中,长长的卷轴从上到下铺展开来,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执起毛笔,于是一行又一行龙飞凤舞的字迹出现在卷轴上。 众人耳边似乎响起那位唐太宗慎重的声音,看见曾经张扬到无所顾忌的少年将军不知不觉已变成一位深思熟虑、心怀万民的帝王,看见他与群臣齐聚,商讨天下之事的身影——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之下,短短二十年左右,大唐天下便从贞观初年的“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变成了“无论出行还是经商,都不必担心盗贼横行,各地牢狱常常是空的,牛马放牧于野不必看管,家家户户夜不闭户,一斗米才卖两三文钱,外出之人无论从京城到岭南岭西,还是从山东到海边,都不必提前带上粮食,可以直接在沿途获得”的治世!】 【于是“贞观”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传奇的年号——它象征着武功与文治的极致辉煌,象征着盛世大唐腾飞的起点!】 水镜中泛开一圈又一圈涟漪,古老的凌烟阁从涟漪中出现,二十四功臣画像宛然。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身为封建帝王的唐太宗仍旧受到旧时代思想的局限,亦有不少为后人诟病之处。】 【最令人诟病的便是他企图分封功臣为世袭刺史,此后代代相袭,还好长孙无忌等人没有糊涂,坚决阻止了他。】 只见水镜之中的长孙无忌等人怎么都不肯接受任命,发出了一番暴言: “臣等披荆棘以事陛下,今海内宁一,不愿违离,而乃世牧外州 ,与迁徙何异。” 看到这里的汉高祖刘邦羡慕哭了。 ……什么叫“不肯离开陛下,让他们外放出去世袭刺史对他们来说就是流放” 啊? ……自己手下怎么就没有这种忠臣呢? 当初让韩信打个项羽都非要封齐王才干,怎么就没人抱着他的大腿来一句“我们舍不得离开陛下,不愿意被分封”啊? ——是他汉高祖的人格魅力不行吗? ——肯定不是,果然是这届功臣不行啊! 【此外,李世民年轻时也和汉高祖一样不信鬼神,称“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还拿秦皇汉武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说“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汉武帝为求仙,乃将女嫁道术人”。结果他年老体衰,病痛缠身之时,终究还是信了方士的延寿之说,吞服丹药,无效而终。】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 被cue的秦皇汉武十分不满。 ——封建迷信怎么啦?怎么啦?提起长生药就要拿他们举例是吧? ——笑死,说好的神仙事本虚妄呢? “陛下,臣有话要讲!” 年轻的李世民方才得知自己老年居然也开始迷信方士,就见魏征几步迈出站在朝堂中央,完全能猜到对方下一步的打算。 他几乎就要戴上痛苦面具。 ……别念了,别念了,朕知道错了! 【至于后世有人诟病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送出大量技术,则纯属子虚乌有——这锅属于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