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玉高兴地叫着,爱娇地蹭着他,直叫得贾珠无奈。
“罢了,哥哥会盯着你。”
有他在,总不能叫元春宝玉他们吃苦,走上歧途。
…
过了几日,朝中发生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康煦帝突发奇想,叫部院各官员参与考试,出了几道题目,就在太和门前举行。结果有好几百号人交了白卷,这结果实在叫人吃惊。
贾珠入宫时,都能感觉到因为皇帝愤怒,宫人们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直到了殿内见到汤大人时,贾珠才微松了口气。
汤斌总是来得很早,见贾珠来了,便朝着他招手,“昨儿布置的文章,写得如何了?”
贾珠将书袋放下,从中取出了写好的文章递给汤大人。
汤斌就着烛光看了起来,半晌,眉头的皱痕松开,淡笑着说道:“写得还算不错,就是这收尾急了一点,你过来。”
汤斌点着贾珠的文章结尾说了几句,贾珠悉心记下,“谢过大人指点。”
汤斌笑眯眯地说道:“可有了下场的想法?”
贾珠颔首,“二月便会参加童生试。”家里早就找好了给他作保的廪生。
汤斌颔首,拍了拍贾珠的肩膀。
他们说话时,格图肯和曹珍也已经到了。他们两个拜见过汤斌后,就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格图肯这两年长得越发高大,走在曹珍的身边,简直是两个曹珍那么大。
曹珍似乎也有同感,撇着嘴说道,“你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这身子骨也太健硕了,我以后不要与你走在一处。”
格图肯粗声粗气地说道:“你以为我愿意和你走在一起?”
曹珍长得秀气,是那种文质彬彬的公子哥。格图肯每每和他出去,总是会显得自己过分粗苯,谁乐意啊!
贾珠笑着说道:“两位都是人中龙凤,就莫要吵了。”
曹珍不理格图肯,脚步匆匆地走到贾珠的身旁,略微担忧地说道:“我记得你今年要下场考试,方又出了朝中那事,皇上说不定会严查下去,你自己小心些。”
贾珠敛眉,复笑,“不过是一个童生试,虽有些影响,但眼下最担心的,怕不是我们这些还未进学的。”
这里说的进学,倒不是读书,而是指还未考得功名的人。
曹珍:“那倒是,吏部,礼部和那几个内阁学士才是要担心的。”而今年撞上要考试的,也都是倒霉蛋。
格图肯的声音从后面飘过来,“严查也未必是坏事。说不得,查出来几个舞弊的,就能叫一些考生上榜了,这也得看自己的实力。”若是实力不足,这舞弊不舞弊的,本也和落榜的人没关系。
曹珍知道格图肯说得有理,但故意没理他。而是和贾珠说话,“皇上偶尔会带太子爷去朝上,眼下这时辰不来,怕是又去上朝了罢?”
贾珠:“昨日太子说过,他会下朝后过来。”
方才,他已经和汤斌说过此事。
曹珍早就习惯了贾珠和太子有着自己的秘密,闻言并不放在心上,继续说道,“我听说太子在朝中屡屡提出自己的见闻,皇上不仅没有限制,反而多加赞许。”这对他们这些伴读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跟随的人越是优秀,便越是看中身边人的能力,允礽身为太子殿下,他们这些伴读也会备受瞩目。
贾珠颔首,只是听着,并不怎么说话。
对于上朝这事,太子殿下曾发表如下看法:
——阿玛是吃饱了没事干!
允礽并不乐意这么早就上朝,相反,每次康煦帝有这样的主意时,允礽都恨不得自己睡死过去,连耳朵都不想醒来,什么都听不到。偏偏皇上派出了顾问行来,这位顾太监也算是看着太子殿下长大的,在太子心中属于能有几分薄面,能将他念叨起来的人。
允礽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