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 捧杀(3 / 5)

入京即可。

张琰是有几个徒弟的,他马上就给出了入京给贵族们种痘的人选。

事后,张琰设宴答谢苏辰,提到了他想要消灭天下所有骇人听闻的传染疾病的宏愿,也就说起他的那罐药。

苏辰当时已经拜托好几个比较投缘的商人朋友寻找金鸡纳霜,听到张琰说了很多他尝试配过的治疗疟疾的汤剂中的药材,不知怎么脑子灵光一闪,就想到了现代时闻名全世界并给中国带来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大佬。

以及,青蒿素。

青蒿素是用现代科技手法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的纯化合物,是一种中西医手段结合产生的药品。

以现在的医学水平,想要搞出来这个无异于异想天开,但苏辰却从来不敢小看古人们的智慧,他们总有办法能做出来连现代科技也无法破解的东西。

像此时的许多医学大家,他们手里的药剂配方,让后人们配,恐怕很多都是一辈子配不出来的方子。

既然苏辰知道黄花蒿里能够提取出青蒿素,这就证明青蒿素是黄花蒿中的一种成分,或许一株黄花蒿里含有的青蒿素成分很少很少,想要用黄花蒿治疗疟疾可能煮一车都达不到十几克青蒿素的含量。

但这不是苏辰一个外行关心的事情了,他知道黄花蒿中有青蒿素,而青蒿素是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就足够了。

怎么能把小小黄花蒿里所含有的青蒿素威力,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充分的发挥出来,就是专业人士的任务。

因为历史记载康熙的疟疾是被传教士的金鸡纳霜治愈的,苏辰的思维便一直被限制在金鸡纳霜之上。

想起青蒿素之后,他马上建议因为政府强征已经心灰意冷想要隐蔽山林的张琰,试试用黄花蒿治疗疟疾。

那个刚才还口口声声要隐遁山林的张大夫,当时眼睛里就亮出光彩来,追着苏辰问了很多他为什么建议黄花蒿的话。

苏辰搬出他那个修道的师父来,才挡住了张琰要拉着他一起尝试探索治疗疟疾药方的热情。

他们在一起待了大概有半个月分开的,后来一直通过湖北宜昌府的驿站中转信件。

这两三年里,也就只有三四封信的联系,上一份信中,张琰提到他当时在广东。

今天早上想起来这么个人,苏辰就让回京后在他身边做事的吴海出发去南边找人,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官府公告及时通知到张琰自己在找他的消息。

同时,他也联系了之前拜托寻找金鸡纳霜的那些商人。

但对于儿子这些措施,康熙并不多看好,耐心劝说好久也不能把儿子送出宫,他就把乾清宫十分细心的两个一等宫女派了过来。

叫她们照顾胤禛。

苏辰也保证了不插手,他就坐在旁边跟胤禛说话。

康熙才放心。

后半下午康熙处理完政事又过来养心殿一趟,见一切都好,他待了两刻钟便离开,紧跟着还要去看看胤祚、胤禩。

这一天晚上入睡的时候,都快亥时了,刚躺下,奉命去宫外探查京城附近是否有疟疾流行地区的荣广回来觐见。

康熙很快的又起来看荣广带来的消息。

除了京畿通县的一个小药铺,在半个月前接诊过一例疑似的疟疾病患,京城周边三百里,没有任何疟疾病患出现。

“难道这寒热症还是从宫里发出来的?”康熙扔下折子,询问刚被叫过来的太医,“寒热症可能自生吗?”

太医根据寒热症多发江南的特征做了一番解释,肯定了康熙这个询问。

在夏季,蚊蝇滋繁,又多水的情况下,是可能自生寒热症的。

但具体为什么能自生,太医也说不明白。

康熙听他说的,感觉还不如自家辰儿上午跟他说张琰的时候说青蒿素说的清楚。

摆摆手让太医下去,康熙坐在昏黄的灯下,沉默了许久说道:“重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