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夏风云录> 第51章 经抚不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经抚不和(2 / 3)

军饷尚无能为力,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去请林丹汗多派兵协助。实际上,敌人的敌人,即便是不能成为朋友,也应该借剑杀人。

林丹汗的目标是统一蒙古各部,而努尔哈赤却在扯他的后腿,不断分化内喀尔喀五部。从这一个角度来说,联合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共同对抗大金,是有利益共同点的。

但是打铁还须自身硬,想要别人帮你,首先得让别人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大夏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一胜难求,林丹汗怎么可能为了区区三十万两,让自己的将士为别国卖命。

假如是顺风局痛打落水狗,还能赚赏银,别说林丹汗的察哈尔部不会拒绝,就连朝鲜也会出兵。所以,双方的军事合作也就是点到为止。

但毕竟察哈尔部也拉了一万骑兵过来,给大夏壮了声势。所以,王化贞主张收复辽东必须要联合蒙古显然是正确,只不过看双方能合作到什么程度而已。

对于熊廷弼、王化贞的矛盾冲突,大夏皇帝的态度一直就是很暧昧,一直在和稀泥,来来去去就那些话,“经抚共事地方,但当同心并力,以灭贼为务,毋误封疆大计”。但问题就在于经抚不和,且难以调和。

天启元年十一月,辽东巡按方震孺上疏,说臣虽极力调和,但经、抚两人已经水火不容,且事事相左,下面各道臣、各将领都不知道何去何从,再这样内斗下去,恐怕会扰乱军心、降低士气,还望陛下早做打算。但大夏皇帝依然犹豫不决,又转交兵部研究。

一直拖到天启二年正月,兵部尚书张鹤鸣召集九卿众臣82人,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辽东经、抚不合的问题。会议上,有人主张撤经略以巡抚全权负责;有人主张撒巡抚以经略全权负责;还有人主张由张鹤鸣接任熊廷弼经略辽东;但更多的人还是和稀泥,主张责成经、抚两人同心竭力。

会后,兵部尚书张鹤鸣把各人意见以清单列上,并建议皇帝调熊廷弼回来,赐王化贞尚方宝剑,将辽事全权委任。但皇帝依然是难以定夺,下旨让吏、兵两部再次研究。

“是时,中外皆知经抚不和,不蚤为处分,必致误事。乃阁诿之部,部诿之会议,言者又各有所相持未决。”

于是,吏、兵两部再次开会研究,最后定留王化贞,撤熊廷弼。而遇事当决未决,徒然浪费时间而已。

正当大夏朝廷久拖未决,研究再研究的时候,前方塘报传来大金大举进攻广宁的消息。吏、兵两部再向皇帝奏报,认为不可临阵易帅,请皇帝责令熊廷弼、王化贞两人放下成见,同舟共济。

第七仗,广宁之战。天启元年底,努尔哈赤将辽阳进行了修建,并迁国都于辽阳。努尔哈赤在迁都之后,决定大举进攻广宁。

大战前,大夏辽东兵力大概十九万,其中广宁地区十四万,山海、义州、锦州、宁远、右屯等地五万。大金动员兵力十一万左右,由努尔哈赤亲征。

天启二年正月十一日,大金八旗大军已经陆续聚集海州、牛庄等地。

天启二年正月二十日,大金八旗大军渡过辽河,直奔广宁而来。此时,熊廷弼终于从山海关出发,驻军右屯,并让王化贞守广宁,刘渠守镇武,祁秉忠守闾阳,罗一贵守西平。

二十一日上午,努尔哈赤大军围攻西平堡。熊廷弼派出刘渠,王化贞派出祁秉忠、祖天寿前去救援。结果,援军未能及时到达。

当天中午,八旗大军架云梯,从城头攻入,西平失守,守将罗一贵自尽。

拿下西平后,八旗大军继续往前推进,与刘渠、祁秉忠、祖天寿所领的三万多援军,在平阳桥激战。刘渠、祁秉忠双双阵亡,祖天寿败逃觉华岛,大夏援军溃败。

打到这里的时候,广宁城里虽然大概还有守兵十万,但战争已经结束了。因为广宁十万将士得知前线溃败后,准备献城投降大金。

从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中午,已经有大夏两名参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