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雅涵尝试着再返回大门,矮油,疼死了。
这八成是对学校过敏了。
想想今天剩下的都是副科了,还是回家养精蓄锐,明天再进入学习状态吧。
往家走吧。
王雅涵刚从大道上拐弯要进入自己家的那条小路时,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一个小脚老太太。
手里还拿着什么东西。
王雅涵往旁边一闪,躲在了一个商店的招牌后边。
那老太太走近了。
王雅涵一看,果真是老王太太。
只见她嘴角高高的翘着,经过王雅涵时,好像还哼着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小曲儿。
老王太太手里拿的东西,王雅涵可是认识。
这几年王凉山的事业如日中天,王雅涵也成了大姑娘,家里的开销渐渐的大了起来。
改革开放的春风渐渐地吹到了这个山里的小县城中,私人也可以办厂了,而且待遇还挺好,于是兰琴所在的锅炉厂的职工辞职了一大半,各个去了新开的工厂。
眼看着就挣不到钱了,兰琴也果断辞职,在王雅涵爷爷老王头的帮助下,开了一个私有粮油店。
不得不说,兰琴做生意确实是一把好手。
除了把前几年的饥荒都还上了之外,还能支应王凉山的应酬开销。
渐渐地家底也丰厚了,兰琴就把家里以前那些从亲戚处淘来的破家具都扔了,添了些新的。
此刻,老王太太手里拿着的是一个衣帽架。
通身金黄色,一个大粗杆子,上层转圈六个钩子挂大衣和帽子,下边转圈六个钩子是挂裤子,最底下还有一圈是放鞋的架子。
这是前不久兰琴进城谈生意的时候在城里的大商场买回来的。
这种材质在这个当时,还真不多见。
所以王雅涵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家的东西。
老王太太身后就是通往自己家的小路。
呵呵。
老王太太也挺会算的,她知道这个时候家里没人,但她没想到王雅涵这个时候请假回家,正好看见了。
老王太太大步流星的往前走。
王雅涵好奇的悄悄跟在身后。
果不其然,老王太太顺着大道一直走到了县委,从侧门进去后,就往大楼后边饶了过去。
那里是县委家属院。
本来只有老王和王雅涵的大伯父王云山在这里住,可前几年,王雅宝的妈看见王凉山一家搬进了县里,自己也眼红,便求着公公也举家搬迁到了这里。
现在这套房子里住着五口人,老王和老王太太,还有王云山一家三口人。
王雅涵跟着奶奶,眼看着老太太进了院子。
呵,偷自家人的东西,精神头没长对啊。
话说老王太太年轻的时候也是跟着老王头走南闯北过得,为何眼界这么窄?
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