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也在地表。
不过他们都蓬头垢面,身上满是灰尘。看来躲避冲击波的影响让他们狼狈不堪。
他们的营地被冲击波吹得七零八落,乱虽乱,不过几乎没有物资损失,后期让人整理整理即可。
“他们那边似乎没有伤员……”王喆仔细观察着对面的营地。
“好像是的,他们挖出的洞穴强度很低,不过依旧能抵挡这次攻击,看来这次的冲击波威力并没有多大。”
“的确,躲避之前我抬头看过,这次的爆炸似乎发生在天空中,所以产生的冲击波蔓延到我们这儿就已经很弱了。”
王喆父子深有感受,比起前几次的直面冲撞这次的影响很小很小。
“在雾中爆炸,难道是军队展开反击了?”王喆疑惑的说道。
“很有可能呀,也许军队已经发现了真相,国家正在和未知做抵抗。”
父亲的一席话,让王喆想起了很多自己曾经看过的科幻电影。
外星人入侵,人类高举正义的旗帜反抗,通过不懈的努力战胜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
这些电影里的情节可能正在发生,但王喆没把自己想当成电影里的主角,要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既没有机会接触到那个层面的事,也没有能力去承担拯救世界的责任。
……
父子俩在山头观察了一会儿,没有发现那边的异常,文才英一行人也在忙着整理场地中的狼藉。
索性二人返回营地,但这里的幸存者们依旧争执不断。
“唉,真的很烦,说那么多不如做点有用的事。”王喆吐槽着。
“你说的很对不过也没办法,这个群体就是这样的。”王忠无奈的摇了摇头。
从地里出来到至今,王喆一家人已经呆在这个营地里将近一个月了,王忠也和每一个幸存者或多或少都有过交集。
谈不上了解但也能知其一二,王忠发现在这个幸存者营地当中没有高知群体,普遍的都是当初社会中的中下阶层人员。
有点学问的都是学生,而营地里的中年人大多都是在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行事标准。
在解决问题上面,这个“团体”吃了没文化的亏,极大多数人太过于感性用事,能用嘴皮子争论出个结果的,绝对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争论不断,毫无结果,是这个幸存者营地里最常发生的事。
也正是在这种大前提之下,诞生了苏月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苏月很聪慧不仅能感性思考各方的困惑,又能理性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所以苏月表现出了极强的共情能力,时又能真真切切的解决问题。使得大家都很相信她尊敬她,以至于苏月拥有非常高的话语权。
……
这不,苏月又开始出面调停这些人的纷争了。
王喆看着这姑娘前几分钟还在忙着整理物资,清点库存,然后就被慌张的拉去救场。
换作是王喆,他肯定早就烦了。虽然他不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不过啥破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推是个人都会反感。
每当看到这种场面,王喆就不由地尊敬起苏月来。不管苏月是否有自己的小心机,单论她这种心态和处事方式,就值得很多人学习。
父子俩看热闹不嫌事大,找了个角落坐下来看戏。
……
营地里的意见很多,有些人想留守在这里加固防御,有些人想带着食物离开去西河地铁站建设新家。
还有一些人则是想一路南下,出城出乡去往自然区。
在王喆父子俩的眼里,这些思想都非常正常,他们僵持不下,想要说服对方,无非就是图一个私。
他们希望得到支持者,找到同行者,还想拥有大量的现有资源。
他们很清楚,如果自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离开,形单影只活不了多久。在这里争论,无非就是想说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