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干。
给这些愿意一直在豆腐坊的人一点点‘分成’,能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什么是归属感村长不知道,但他知道,何田田这么做,村民们相当于给“自家”干活,会更卖力。
何家大姐儿从树上这一摔,整个人都通透了,可惜不是个男娃娃,要不去当官都足够了。
村长心里有点惋惜,但转念一想,男娃女娃,都是自己村的娃,这么聪明的娃娃,整个平安县也没有几个,他又自豪了起来。
其实这个豆腐坊类似现代公司的模式,何田田是董事长,村长就相当于总经理,村里是大股东,雇佣的村民是公司员工,一部分干的好,会给予“内部职工股”的激励。
“何大姐儿,”村长不好意思地开口,“建豆腐坊也需要一笔开销,村里没钱,只能拿出800文。”
何田田拍拍脑门,倒是忘了这茬。
她从“怀里”掏出一张10两的银票:“这是我从山里打猎得的,先用来建豆腐坊,等盈利了,再慢慢还给我就行。”
村长羡慕地看着何田田,力气大就是好,听说她前几天进深山了,估计就是在那天得到了什么珍稀的东西。
十成股,村长占了一成股,剩下还有九成,两人就村里和何家哪个占大头又是一阵拉扯。
最后何田田说:“周爷爷,我们家人虽不少,毕竟都还小,这生意能不能立住,还得靠您和村里,实在是不敢多要。”
在这时代的村民眼里,村长说的话比朝廷律法还要管用。
他昨天说敢私自做豆腐会被浸猪笼沉塘,不是说说而已,是他真有权这么做。
所以何田田这是在示好,请他日常多多照拂。
村长也明白,只得点头,同意何田田的分配。
何家占三成,村里三成,村长一成,剩下的三成作为豆腐坊平时的周转,三年后,根据情况从里面慢慢给愿意继续干下去的村民。
商议好后,何田田坚持要写“书契”,由三郎执笔,拟了三份,三郎和村长在上面按上手印,一人一份,还有一份留着村里。
何家现在的户主是三郎何山。
没办法,即使何田田再能干,在这个时代,还是以男丁为户。
除非何田田自请立女户,但她要是现在立女户,就得搬出何家,那么孩子们就没人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