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样子剥柿子皮,七妹八郎各拿着个小柿子,吃的津津有味。
等到小柿子剥的差不多,何田田倒上面粉,把面粉和柿子泥和在一起,揉成一个偏软的面团,再抓成一个个小剂子,用手拍扁。
铁锅架在燃烧的松枝上,放上油,转一圈,让油沾在整个锅里。
锅冒烟,把柿子饼放上去,烙的一面金黄。
油和柿饼碰撞,激起了诱人的甜香,惹得小家伙们口水直流。
何田田看一面烙的差不多了,于是翻面,等另一面金黄后,再翻一次,直到两面金黄,中间微微鼓起来,出锅。
小柿子本来就甜,刚烙好的柿饼更是香甜软糯,带着油糖的焦香,吃得几个小的满嘴蜜味。
正好三郎也洗好山楂回来了,他刚进来,就被六郎踮着脚塞了一嘴柿饼,看着他手足无措地站着,大家都笑了起来。
“好吃不?”何田田问。
“好吃,大姐,特别特别好吃。”三郎用力点点头。
甜食总是让人愉悦。
何田田用小竹签把山楂穿成两个一串,共穿了十来串。
她拿出一大块在城里买的饴糖,敲下来三分之一,把它碾碎,一半放到铁锅里,一半放在碗里备用。
锅里放水,水开放糖,等糖化完后小火慢慢熬,等熬到气泡密集,把山楂上裹上糖液,稍微放凉,一个糖葫芦就做好了。
分给在旁边跃跃欲试的小家伙们一人一串,嘱咐他们不要吃山楂籽,何田田继续做零食。
她接下来要做的是小时候常吃的果丹皮。
山楂撒上糖,放到锅里蒸一刻钟。
把一个个蒸好的山楂去掉籽,放在案板上碾成泥。
山楂泥倒入锅中,将剩下的糖粉倒进去,中火煮开,小火慢慢熬出水汽。
熬制时要用锅铲不停翻滚,防止糊锅。
等到山楂泥挂铲,不容易掉下来时,放在铁片上,用擀面杖擀成薄片,用正在熏制腊肉的小火慢慢烘烤。
没过多久,山楂泥被烘干,可以卷起来,就成为果丹皮。
这样做成的果丹皮,只要不受潮发霉,能够存放六个月以上。
何田田把果丹皮切成手指长的条状,留出几个,剩余的放在小篮子里挂在厨房的墙上,留着以后给小家伙们吃。
到了晚上,腊肉也熏得差不多了。
现在腊肉并不算真的完成,需要做饭时厨房长年累月的烟火气才能使它们更加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