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接话安抚刘喜贵:“你为柏子山特区发展想尽办法,王书记和我都理解。”
王新明点头,杨弘皱眉沉思......刘喜贵却委屈落泪,道:“可是,我却被其他人误会构陷!”
龙根为刘喜贵圆场:“你做得对。发展就需要这样;不然,怎么发展?你受委屈是暂时的。”
杨弘继续发问:“秦平和你的豪宅是怎么回事?”
刘喜贵说:“当时地不值钱,宅基地是我们自己买的。由于秦主任让钱五承包特区机关大楼和孔庙小学教楼,钱五就把我们的住房包建了。”
龙根追问:“修辅道是怎么预算的?”
刘喜贵答:“政府征地300亩,对村民土地补偿2040万元;修辅道用工料,依照修国道主干道标准预算1000万元,加上260万元的建花坛,架路灯,总投资3300万元。”
杨弘拿出公文包的预算审批表,抖抖:“是这个审批表吧?”
刘喜贵抬眼看看:“是的。”
杨弘问:“当时是怎么审批的?”
刘喜贵答:“有龙主任协调,财政局计财股审核,财政局局长签批。”
杨弘说:“群众举报赵根瞒贪修辅道追加的土地补偿款。但赵根说特区管委‘账上显示给了,实际没有给。’这是怎么回事?”
刘喜贵先看看龙根,而后扫视王新明:“王书记和龙主任清楚。”
王新明接话:“我曾向村民代表答复,向交通厅争取追加土地补偿,后来我让龙主任到省交通厅争取,但省厅没有消息。请龙主任详谈。”
“好。”龙根呷口茶,娓娓道来——“1997年6月,我到省交通厅争取追加修路征用土地补偿……”龙根脑际浮现昔日画面——
一天上午,省交通厅副厅长路先陪龙根走进李厅长办公室。龙根左胳膊夹公文包,右手提白色塑料油壶站着。
路先推荐龙根道:“李厅长,这是华西市委办公室主任龙根,负责翻修和拓宽柏子山经济特区国道,他有问题向您汇报。”
李厅长白白净净,文质彬彬,有50岁左右。他在批阅文件,头也不抬招呼龙根:“坐。”
龙根没有坐,而是提高油壶在李厅长办公桌前晃动:“顺便带点老家的小磨油给省领导尝尝。这可是土特产,别看是个壶子,内装的可是地道货,台商柏典回台湾不带茅台酒专带这玩意。”
李厅长注意了,抬头看,笑笑:“请坐。”
龙根还没有坐,就把油壶放到李厅长办公桌下,从公文包掏出《关于华西市柏子山经济特区修国道主干道和两边辅道有关问题的报告》。李厅长接材料没看。
龙根站着口头汇报:“华西市在柏子山经济特区国道路段修主干道和两侧辅道5公里,宽共70米。通过换算,交通厅需要征地525亩。按最低价算,每亩5万起价,交通厅需要给我们支付2625万,还不含地上青苗和建筑附属物补偿。但实际交通厅只给我们宽30米的征地款,剩余地款让我们市财政负担,不合适呀。”
李厅长沉默,路先接话:“龙主任,交通厅支持华西市柏子山经济特区以国道为依托修筑两边辅道,但是您把国家和地方的责权混淆了。这525亩地应该按二笔账算。一笔是30米宽的故道。这故道长期属国家所有,不能出钱再买呀。一笔是你们修辅道属市政府行为,征地、修路成本均应该你们自己承担。”
龙根笑笑,分别给二位厅长倒茶:“按理可以这样讲,但结合我市实际,就困难了。首先,这段路途径半山区。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老百姓靠地吃饭,要让农民职业转型,须给予资金支持。”他两手一摊,续道,“可是,市政府却没有钱,加之此段沟坡纵横,施工难度大,国家如果不做特殊处理,伤农不说,还会影响主干道的进程和质量。再次,主干道虽是国家故道,但必经我地,现在国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