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华西迷案> 《华西迷案》中部《道中还有道》第11章 …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华西迷案》中部《道中还有道》第11章 …(4 / 5)

分钱也不给。我想打群众的主意,更别想。所以,我只有靠这‘昧良心地’打发俺这一班子人了。”

李周问:“群众反映,村委收的外出农民工普及九年教育款没有上交管委,有这回事吗?”

赵根从大裤衩兜里摸出一支烟点上,吸一口:“也是真的。那些外出务工青年,我建学校培养他,还没用着他呢,却带着老婆溜到大城市,撇下孩子让父母管着。当父母的也贱,护孙子比护儿子还卖力,擦屎把尿,白天上学接送,晚上搂着睡;把孙子惯得不成样子,在学校特别调皮,让老师格外费心。这外出民工有啥用?汗水留在高楼,钱装在自己衣兜,孩子闹在学校,困难让我扛着。我不收他的集资款收谁的集资款?这还不说,他们平时不搭理我罢,逢年过节走亲戚,串邻居拉拢村里年轻人和家人,说前街路有泥,北地种地不行,只有出去开食堂、做商贩、办企业才赚钱。本来这几年劳力就不足,这些熊孩子回来又走,还带跑了几个壮劳力。农村死个人,我就找不到劳力挖墓坑。特别是赵末的儿子赵风州,撇着洋腔,头点屁股撅,一肚子孬点子。除普九集资不让他老子交外,还鼓动村民阻止修特区国道辅道,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我在上级领导那里招的赖,眼都不敢睁!”

裴强插话:“群众为什么不让征地修辅道呢?”

赵根说:“他们说国家补偿的少,征地数也不应该这么多。说实在的,国家应赔多少,该征多少,俺这一级也不清楚。”

李周站在教育角度,继续打破砂锅,问(纹)到底:“你们收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集资款没上交都干什么用了?”

赵根甩掉烟屁股,脖子硬起来:“都吃进了臭皮囊!”

李周脸一红,想怒,但他看裴强却笑眯眯的,只好强忍窘迫,弯腰捏住刚从土里爬出半截的蚯蚓,自言而又弦外有音:“蚯蚓没有眼——瞎吃。”

赵根听出李周是指桑骂槐,眉头一皱,放个闷屁,尔后缓过一口气,开始解释起来:“俺这一级官不大,但如针眼,上面千头线都要穿过这针眼。领导包村要安排,催欠缴粮要动员,计生工作要组织,新农村建设要调研,一拨人来一拨人走,俺忙得像个陀螺转。加之咱这儿交通又便利,离漫滩湖、柏子山、九头崖、虎牙山等风景区也较近,亲朋好友路过要歇歇,县市领导路过要转转,你说吃喝招待能少吗?说实话,每年俺的招待费不少于10万元,现在俺还欠餐馆一屁股债呢!”

赵根不遮不掩,说得头头是道。李周、裴强像被‘鬼打墙’,弄不清东西南北了。

李周有口难辩,心想:“这是当今农村现状。”

接着,李周、裴强又去柏子山经济特区管委调查刘喜贵。在管委会议室,刘喜贵品着花茶,头梳得油光可鉴,抑扬顿挫地汇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集资收执情况:“1997年至1999年,辖区人口46500人,土地6.4万亩,每年每亩向农民各项提取共72元,其中有每亩12元的教育附加费,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年政府应收教育附加费为6、4×12×3=220.4万元,但实际收入仅180.4万元。每年有些落后村都用各种理由,尾欠市、区、村三级提留,共计150多万元。不说其他村委小学,单说孔庙小学和区中学建设按上级标准要求就需要投资近400万元。这400万元,市政府一分线也没有拨,只有靠特区管委向农民集资,通过学校向学生家长借资。按计划这两项共筹集资金319.6万元。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地方“普九”反而还要加重农民负担;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实际特区管委只筹措资金280万元。教育缺口资金约130万元,于是管委政府担保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又向学生家长借30万元,共计130万元欠款。现在特区无力偿还,前天还被银行起诉,要求限期偿还。还个鸟,特区又没有像样的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