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间谍的称呼,无非就是细作、奸细、斥候那几种。汉朝的时候,皇帝豢养了一批叫做绣衣使者的间谍。这些间谍都不具备暗杀和刺杀的能力,换句话说,他们不过是长在大臣和敌人身边的监控。直到明朝洪武和尚建立了锦衣卫,这时候刺客和间谍的职能才逐渐融合。
而高长恭要打造的是一支具有敌前攻击、敌后侦查、渗透潜伏、暗杀斩首的特殊作战谍报组织。而这个组织的未来就掌握在一群孩子手里。
在兰陵郡内,能拉起几个适龄的孤儿简单,纠集一群乞儿可不容易。短短的十几天功夫,高武不知道怎么就找来了三十三个自己愿意而且身体和精神上没有毛病的孩子。
准确的来说是三十四个,还有一个是高长恭的亲生儿子,十五岁的世子殿下高开阳。要说让他进了军营,又进了这个组织的事儿,得从老二、老五和段韶来到兰陵探亲说起。
十月半,下元节,祭祀先祖。
“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
一大清早,高长恭带着妻儿打开了府门。把膳房的伙夫们准备好的祭祀天、地、水三官的供品,摆放在挂着杏黄旗的天杆附近。这供品分别是粘豆包一盘、芋子包一盘、糯米包一盘,内馅一般是芹菜叶。
原本上来说,这项活动是信奉道家的人家才会进行的。寻常人家只需到道观里,参加一场水官解厄大会,去除晦气。到先人的坟头或者祖宗牌位前,祭祀先祖。可大汉朝起先就是以道家为国教,每家每户都会祭祀三官。大周、大齐的习俗文化和制度都是承继了大汉的。所以信不信道,根本就不重要了。
高长恭也特意在这一天为了正式一些,换上了王室的冕服。他头戴高帽平冠,发髻扎黑发巾。按照诸侯王的礼制帽沿前后各挂九条九颗白玉旒,用赤、黑、青、白、正白五色,意为非礼勿视。身穿皂色衣袍,绛色下裳,一身上黑下红的配色。黑色衬裤上还围着一圈牛皮做的朱红色护膝。衣裳上用金丝绣有山龙八章。带有白玉圭,腰间左挂黄红两枚印,右配鹿卢剑,脚踏一双红履。
兰陵王妃郑氏身穿祎衣,宽袖窄口。衣裙绀色,内衬玄色,衣领绛色。全身墨蓝、黑、红为一套,上绣金丝花鸟纹饰,六雀七花。足踏红履,梳凤头,戴金玉配饰,玉簪一支,花鸟金玉步瑶七支,镶玉金钿九个。
其子兰陵王世子高开阳,则是按照次一等九卿冕服来规制的。
高长恭一家子恭恭敬敬地跪坐在蒲团上,燃香九颗,磕头三次,拜了三官。
“夫君,可不敢再升官发财了,嘴上有点儿把门的。”
高长恭则不置可否,只是笑了一两声。心想着却是,自己这大将军的位置到来年二月份就又得往上提一提,变成掌握齐国兵马的武官之首太尉公了。
祭祀了三官,下元节的节日活动可不算完,还要去明堂祭祀先祖。早在前几日,郑氏就特意吩咐下人把供奉祖宗牌位的明堂打扫干净。其实也没什么好打扫的,毕竟平常那间屋子就有专人打理。
明堂就在王府的西侧,屋子里通透明亮。一张供桌靠着墙摆着,上面放着高家列祖列宗的牌位,香烛三根,猪牛羊三牲和各种瓜果。靠着供桌那面墙上还挂着高长恭的祖父神武皇帝高欢、父亲文襄皇帝高澄和叔叔文宣皇帝高洋的画像。
而在自己父亲高澄的牌位旁,高长恭出于私心,并没有安置静德皇后元仲华的牌位,而是放上了自己母亲闾氏的牌位。可笑的是,作为一个柔然族宫廷婢女的儿子,却是六兄弟中的佼佼者。
高长恭擦拭了一番父母的牌位,又带着妻儿给祖宗磕了四个头。
“开阳,跟你母妃先出去吧。孤要跟你皇祖父和祖母说会儿话。”
等到二人退出屋门,高长恭赶忙把房门关上,又插上了门闩。
“各位高家的前辈们,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