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就是村头的城隍庙大院,用木桩子搭起来的架子上顶着基层半透明的大塑料布,只要不会淋雨,其他的需求都在其次。
帝国上下,这样的私塾数不胜数,每个月只有三五个上午的开课时间,先生们都是各自县府民教司的职员兼任的,经常是一个人就负责周边三十六个村镇的所有私塾教育工作。
只有那些家境最好的孩子,才有机会去省府的书院里全天候读书。
教材都是各省府的大儒们合力编撰的,简单易懂,却又有些古板,教条。
湘潭县的这个教员是个年轻人,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夹带私货。经常大半的时间里不讲教材内容,而是给这群八到十五岁的孩子们灌输关于新文化运动、立宪思潮,甚至是共产者国际的宣传内容。
今天也不例外。
他口若悬河,一边滔滔不绝的演讲,一边将遇到的晦涩单词用白粉笔写在油墨涂黑的木板之上。
正当他准备喝口茶润润嗓子的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清脆的问道:
“先生,什么是最好的时代?”
那是一个眼睛明亮的男孩子,看上去是四五岁的样子。
头发有些长,干净利索的梳到脑后。一身略显短小的袄子都盖不住手腕和脚脖子,罩在外边的大褂子上有很多大大小小颜色深浅不一的补丁。
教员一直都很喜欢这个孩子,他虽然父母都是最贫穷的农家人,却是这里最聪明,最好学的学生。
他笑着询问所有孩子:
“你们觉得最好的时代应该是什么样的?”
“每天都有大米白面吃!”一个男孩子跳起来,一边蹦着举手一边大叫着。
“还有甜甜的饴糖。”另一个女孩子跟着小声补偿道,张口间还露出了一颗小豁牙。
“可以挣很多银子,买体面的衣服。”
“还有能住的上新房子,里面有各种家电那种。”
“还有……”
大家争先恐后的乱喊起来。
“还有能拥有用不完的宣纸和墨汁,有不用花钱就能看到的各式各样的书籍!”一个文质彬彬的孩子举手说道,他得手肘还规规矩矩的没有离开粗糙的木板桌面。
“还有不被地主欺负的……”
“……”
等大家说的差不多了,教员双手压了压,笑眯眯的问最开始提问的男孩子,“你有不一样的答案,是吗?”
“嗯!”
这孩子狠狠点头,他清了清嗓子,才自信的大声说:
“那应该是人人平等的时代,是没有压迫苛捐杂税的时代,是人人有衣穿不饿肚子的时代,是可以每天都上学读书识字的时代,是不会吃人的时代!”
这应该是他想过很久很久的答案了,他说完以后,用一双大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先生,一双小手不自觉的揪着衣摆,紧张极了。
那是一种寻求认可的期盼,
是一种渴望夸奖的自豪。
教员很惊讶,他看着这个自己的学生,才发现不知不觉间这个孩子已经成长到这样的地步。
“好!
很好!
非常好!
大家一起鼓掌!”
教员带头鼓掌,他的心里是感动的,是欣慰的,是颤抖战栗的。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参加进步青年聚会的时候,那些慷慨激昂的同志们在发言。
他忽然想起了一段话,那才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吧。
他猛的回过头,将小黑板上的字全部擦掉,又一笔一划的郑重写下:
国有镇世良方,党有崇高威望;
工是领导阶级,农是依靠对象;
兵是青年梦想,学是新生力量;
商是供给保障,医是救死扶伤;
官是人民公仆,民是服务对象;
校是育人净土,军是钢铁城墙;
女是擎天半壁,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