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提醒过花青筠,青明雨多,泥泞沾鞋和裤脚,但他永远劝不动瞧不起他的人。
花青筠一路的抱怨,让其他一同前来祭祖的段家叔伯们都听了去。段成文的母亲朱招娣,对儿媳不满,但一路也忍住了嘴。
在宗族人都在的情况下,朱招娣还不想把家庭关系搞破裂,她一心想的是保持好‘段家家族和睦’的名声。
但花青筠偏偏就是个不会看脸色的人,她注意不到丈夫和婆婆的脸色已然铁青,随着爬得越来越高,抱怨声也跟着越来越大。
“如果你不想来,下次可以不用来。”段家宗族系中的一位大伯对花青筠说。
段家的宗族现在只留了段成文这一系还留下黄沙村,其余的人早在若干年前就搬去了城里住,和段成文家的关系也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
段成文的爹是独子,没有别的兄弟姐妹,在七零年代独子可谓是稀少,也许是段成文的爷爷有先见之明。
总而言之, 来祭祖的其他叔伯都是和段成文家关系一般的,甚至可以说过了清明节这天,其余时候不会再联系的那种。
朱招娣本身也不是势利眼,见着谁好就巴结上去,另外城里的段家发展得确实也一般般,正常也只是能混口饭吃,穿得光鲜亮丽点,其余的帮不上忙。
花青筠正坐在坟头最边边上的石上捶打脚后跟,根本听不出来大伯在嘲讽她。
花青筠 一听到可以不用来了,眼睛都亮了:“好,下次我就不来了!段成文听见没?我下次可没闲工夫来啊。”
远房大伯听了差点没吐血,他还真没见过,这样不要脸的新妇!大伙里一堆上年纪还坚持回村里祭祖的,就算身体体力有些跟不上也要来,就是不想让自个忘了本。
结果倒好,年轻的花青筠一路抱怨就算了,还想着一劳永逸直接不来了。
气得大伯摇摇头走了,他不想劝了,说再多也是别人家的儿媳妇,他提醒一下,听不进去的话他也不会再管宽了。
段成文闷闷地回:“嗯 。”
花青筠来不来,他倒是没太大意见,与其让她年年祭祀时怨声载道,倒不如别来,免得委屈了她自个,也让别人听起来不好受。
祭祖,看得就是个真诚,形式其他的,段成文倒是不太在意,只要有心,在哪都是祭祀。
花青筠嘀嘀咕咕:“本来就是段家的祖宗,又不是花家的祖宗,我干嘛来祭祀,就是老太婆事精,天天事情巨多。”
花青筠说话声也不故意压着点,还没到祭祖放鞭炮的时候,祭祖前需要把祖宗们的坟头草清理干净,所以此时只有镰刀在割草的声音,可以说异常的安静。
大家都听到了花青筠对朱招娣的吐槽。
......
朱招娣自从此事过后对花青筠的态度三十六度大转弯,虽然刚过门那会花青筠也做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朱招娣这些个都能忍忍。
朱招娣想着城里来儿媳妇不听话,娇生惯养,让她多做农活就好了,平时给花青筠多灌输男尊女卑的思想,多给她讲讲三从四德,恪守妇道的事情例子。
她相信在她的思想言行熏陶下,花青筠肯定能成为一个符合心意的儿媳妇。但此次祭祖,花青筠的表现太过恶劣,朱招娣忍无可忍。
后面花青筠生出了对龙凤胎后,朱招娣在一段时间又想对花青筠进行儿媳大改造。但最后的结果很明显,花青筠油盐不进,反而被朱招娣说得心烦的时候,跑到镇上黑市买东西缓解心情。
朱招娣干脆不说话了,孙子没出生前她还能劝成文和花青筠离婚,但大娃已经出生了,她想再劝也来不及了,干脆眼不见心不烦。
因此当段成文提出想分家的时候,朱招娣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她恨不得和花青筠这辈子都不要见面,分家的地方在山对面,更合她的意了。
除了有些舍不得大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