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吕布当时的手下只有几百骑,他就每天带着几百骑去黑山军那头挑战,一次杀个百八十人就跑,然后今天杀一百,明天杀八十,一连杀了两三个月愣是把十万黑山军给杀崩了,由此奠定了吕布的虎将之名也解了袁绍两线作战的困境。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吕布那时候对袁绍还是挺忠心的,至少是立有大功,只是袁绍这人不能容人,后来又偷偷派刺客半夜去杀吕布,恰巧吕布那天晚上出门撒尿去了才没让刺客得手,这才不得不叛离袁绍,转而自立门户又去跟曹操争夺兖州。
然后这一战吕布把张燕的心气儿都给杀崩溃了,从那以后再也不复嚣张,一直等到官渡之战的之后干脆利落的投降了曹操。
然后赵云因为张燕和公孙瓒结盟的这个关系兜兜转转的最后跟了刘备,还成为了后来蜀汉的不败战神,专打曹魏。
这其中一饮一啄,还真是颇有些因果轮转之意。
而这个时空里,特么的黑山贼同样是吕布给干服了的,只不过原本的黑山贼被袁绍手下的吕布打懵,从此专心经营并州,这个时空的黑山则是被并州的吕布打蒙,结果专心经营冀州去了。
这黑山贼本就是冀并交界的势力,吕布在打赢他们之后也没想着斩草除根,把他们撵进黑山之后就算了。
然后这些黑山贼为了生存就不得不攻打冀州,这个时空的公孙瓒呢,差阳错的反倒是跟袁绍站在了一条船上,刘备却是作为刘虞的头号大将给派来攻打冀州了,而凭着刘备那长袖善舞的手段,他跟张燕不结盟才是见鬼了。
然后兜兜转转的这赵云就又跑到他手里去了。
起因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但结果,却特么完全一样。
如此一来,关羽那边自然也就稳如泰山了。
赵云代表的毕竟是黑山贼么,黑山贼毕竟是黄巾余孽么,关羽手下那还有个张梁呢。
倒不是说有了黑山襄助袁绍就打不过了,黑山贼乌合之众的本质还是没变的,说是拥兵十万,但除了张燕自己的一万嫡系之外剩下的九万,本质上和以前的黄巾军也没啥太大差别。
但他想短时间内平了关羽,根本就没可能。
那他要是愿意把宝贵的时间浪费,亲自过来跟关羽耗,他高兴都还来不及呢。
袁绍也不傻,估摸着简单尝试一下知道没法速胜之后,十之八九就会回来了。
而此时,秦宜禄已经正式的跟董卓完成了换班,让他带着他的关中兵马回去,正式的退休了,至于论功行赏,那就等这次彻底胜利之后再说就是了。
而他这一次出兵所使用的战术,其实也没什么复杂的,完全都是阳谋,五六万的大军沿河布阵,已经接近酸枣联军的十里以内,几乎就是贴脸输出,然后也不攻城,就这么耗着。
同时由麴义和张辽去取陈留的其他诸县,彻底的断绝整个兖州地区能给酸枣提供的其他粮道,再加上他自己的贴脸输出,每日派徐荣率领骑兵在附近游荡,谁出来,就干谁。
以此,来逼迫这酸枣联军来到平原之上跟他野战!
否则就饿死你们丫的。
联盟军都是新兵,若是借地利去守,秦宜禄就算是能打下来,免不得也要伤亡惨重,甚至是拖延时日,但若是野战的话,新兵面对老兵基本就是找死。
再者秦宜禄本身也并不希望这一仗打得太快,因为他这头也一样是有很多新兵,稍微在战场上磨练一下,他还指望着老带新呢。
如此一来,作为先锋的孙坚肩上的责任就比较重了,他这一仗若是打出一个开门红,打出个威风,则秦宜禄对酸枣的包围圈必然可以进一步的缩小,实际上形成一个大军合围之势,甚至很可能用不着打,他们自己就散了。
想来,孙坚肯定是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
另一边,乌巢方向,孙坚与华雄终于成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