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有方生财有道,把八十万禁军当做八十万工人管理得井井有条,企业业绩累创新高,以至于新旧党争都那么激烈了,他也能基本保持独善其身,没人敢惹。
但这样的军队要说打仗就是扯犊子了,这种东西搞不好是会传染的。
“此事再议吧,其他方面的事务如何?废立皇帝之事有什么后续余波么。”
“还好,大将军和车骑将军都比较克制,只是太后对董公似乎颇有怨言,刘辩现在居于永安宫,太后似乎是想将其留在身边,您不回来,咱这些做臣子的也没人敢惹她。”
“嗯,毕竟是孩子亲妈,人之常情,很正常,回头我去和他聊聊吧,还有什么其他的,非我来做不可的事么?前线战事上有什么问题么?”
“自然还是有的,目前前线战场方面酸枣方向问题不大,董公和袁绍主要还是以对峙为主,但是颍川战事,进展却并不算太顺利。”
“因为牛辅那货?战报上没说有什么太大问题啊,无非就是推进的速度慢了一点,这是发生了何事?作战失利了么?”
“倒也不是作战失利,只是颍川、汝南二郡历来富庶,牛辅将军对军纪抓得不严,甚至是有意放纵,他自己本人也多有劫掠之事,以至于现在颍川民间也颇有反抗,再加上牛将军毕竟兵少,也缺乏定鼎之力,说来,或许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因此战报之上,也就没说。”
秦宜禄闻言却脸色阴沉道:“纵兵劫掠民财,这难道还是小事么?颍川这地方虽然很难为我所用,但到底还是钟灵韵秀之地,日后我欲一统天下,难道不需要颍川的人才么?况且你以为我为何要将太学迁移至此?不就是为了将今文和古文进行一个融合么?”
“明公说得这些我倒是也都明白,只是他毕竟是董公的女婿,虽是曾三令五申的命他约束手下,但奈何他始终做得不好,也不知他是能力不行还是……却是也不好撤了他。”
“我明白,董公选的这个继承人啊,哎~,董越呢?董越此人你以为如何?”
贾诩想了想:“庸人之姿吧,肯定不是大才,但勉强还算能用。”
“我来的时候就跟叔稚一直在商量这凉州刺史之人选,他建议我直接从董卓的旧部之中进行挑选一位有功之臣继任凉州刺史。”
“张公不做凉州刺史了?”
“嗯,有点不想让他做了,想进行另外的安排。”
“董越要做凉州刺史,无论能力上还是威望上肯定都不足,但若是,董公退休之后回乡养老,凉州刺史部从汉阳迁到陇西,遇有大事时董公能出面帮一帮他,那想来,问题应该不会太大,至少比牛辅要靠谱得多。”
“嗯,好像也只有如此了,董公旧部之中可还有其他立有功勋,你比较看好的人么?”
“张济军功还行,有个叫华雄的后起之秀,这次袭劫粮道,表现得也可谓是可圈可点,不过我最看好的,还是樊稠,他极力举荐的那个李通在汝南做得不错,他被牛辅安排全面负责汝南战事,做得也还算是挺好,已彻底巩固了西平一县之地,甚至在此招募汝南兵卒进行了小规模的屯田,如今部队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两万人,堪称是文武双全,一个部曲将,居然有此能耐,着实是超过了我的预料。”
秦宜禄闻言却是恍然大悟,然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樊稠啊,我还真认识他,昔日弹汗山一战,也正是此人轻骑绕进,才定鼎了胜局,这才有了我和吕布这所谓的先登之功,是董公麾下的第一猛将,我对他素来也是颇为欣赏的,只是他居然能举荐李通还懂屯田,确实是连我也有些没有料到了。”
实在是樊稠这董卓麾下第一猛将的名号太响了些,再者猛将么,一个人如果太猛了,总会让人不自觉得认为他缺了点脑子,再加上他统领的兵马又是羌胡义从,自然也就很少有机会让人看到他文的那一面,反而留下一个野蛮粗鲁的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