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汉末大丈夫> 第184章 加官进爵,卫将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 加官进爵,卫将军!(2 / 4)

给作为大将军的何进,进而又因为何进的没有根基,被他手下的袁绍等党人蚕食。

朝中如果没有了宦官,最大的矛盾自然便是关东派与关西派,秦宜禄的根基实在是太浅,除非来硬的,否则必然会被袁绍袁隗等人压制。

那何不把这俩宦官留着,让他们继续掐呢,自己还能从中斡旋,甚至是与何后进行一个捆绑,反压党人一头,取得了朝堂上的优势,便可以一点一点的去蚕食这些党人在地方上的力量,进而真正攫取权力了。

要知道各地的刺史、太守之中虽然大多依然被党人所占据,但是刘宏,乃至于此前刘恒的数十年折腾下来,确实还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是真的靠花钱买来的,也即是阉宦一党了。

只不过阉宦太守大多抓权不实,以及皇权难下乡县罢了。

虽然刘宏身死,禁中的宦官几乎全灭,党人的势力大涨已是必然,但这些太守、刺史们,也不可能立刻收拾铺盖卷滚蛋甚至是下狱治罪,张让和赵忠两个人能力如何还是次要,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政治符号。

人死了,这些地方上的阉党自然会惶惶不可终日,搞不好就会面临清算,地方上就会大乱,地方党人就有可能自下而上的攫取权力,豪强联合驱逐太守这种事在东汉并不是没有先例。

只要他们本人还活着,就能让这些花钱买官,窃据高位之人暂时安心一些,有个主心骨,也就能有个使力的方向。

阉宦的势力又大不如前,这些人与党人又不和,又水深火热,那么这些人,有没有可能被秦宜禄收复为己所用呢?

这其中也并不全都是不堪一用的庸才,有些可能真的就只是因为出身不高,家里除了钱之外没有其他名气,实在找不到门路所以只能花钱买官,也有些本来就是世族,只不过是没有抵得住诱惑,像崔烈一样掏了点钱买了个官,甚至有一些仅仅只是因为此前阉宦势大,单纯的不想得罪阉宦,稀里糊涂的沦为了党人。

万一这其中有人只是单纯的不想丢官弃职,而不想丢官的初心只是为了能继续造福一方呢?

清流有时候是很讨厌的,我被宦官欺负了,所以我要辞官,至于辞官之后位置空下来,地方治理是不是会更加混乱,新来的会不会是个宦官派下来的王八蛋,老百姓会不会更加遭罪,那跟我没关系,我必须得辞官,来表达我的气节,老百姓的死活哪有我的气节来得重要。

所以秦宜禄自然也想着,将这些阉党之中还可造就之人都找出来,为己所用,那些不可造就的,可以慢慢的,以一个相对温和的方式出清,而如果秦宜禄能跟何后保持好关系,与何进保持好默契,完全可以做到慢慢的由秦宜禄自己的人,或是关西派来进行替代。

如果能将这些人全部替换成自己人,那秦宜禄的势力必然大涨,他一直所欠缺的根基也就能够得以补足了。

当然袁绍这个时候居然离开,真的也是挺蠢的,因为三个辅政大臣既已确立,接下来自然便是要论功行赏,以及对接下来的新朝进行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秦宜禄虽然走了,但他把贾诩留下,就是为了要让他来代替自己分果果,也算是正式的让天下人认识认识贾诩,袁绍走了,谁特么能代表袁绍?

更何况这袁绍本来就是要通过影响何进来影响朝局的,袁绍一走,何进就瘸腿了,他的能力有限,资历不深,说句实在话,让他来行使这录尚书事之权他恐怕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而且何后可是还在呢,袁绍不在,谁来掣肘这一对兄妹?

贾诩见状当机立断的就抓住机会,第一个提议:卢尚书此役居功至伟,况且他在尚书这个位置上已经待了足足六年了,此前他领兵讨伐黄巾都没有录功,以至于职位上都没动一动,这合理么?这像话么?录前后功劳,卢子干必须升官!

这功劳,封个四千户的县侯不过分吧?尚书再进一步,当个尚书令不过分吧?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