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汉末大丈夫> 第83章 北地起波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章 北地起波澜(2 / 3)

家舍业背井离乡,一路上风餐露宿,又恍恍无依,又哪还有心思看这一路上的风景,更别提这一路仆役门客伺候,沿途各个驿站的沿途招待了。

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当真是发生了太多的事,即便是秦宜禄回想起来,也仿佛是在做梦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明明自己刚从并州到凉州的时候,还是个诛宦的先锋,至少在外人看来还是个党人手里的刀把子,一个有些二的二愣子。

结果这么短的时间里旧地重游,虽是未和关东党人彻底的分道扬镳,但他身上的关西派烙印却是愈发的深厚了。

算是一个跟关东派关系较为亲近的关西派?

这世间事的发展,可真是太奇妙了。

进入北地郡之前,秦宜禄先去了一趟安定,借着杨家的关系拜访了一下皇甫规的遗孀,也就是皇甫嵩他婶婶马氏。

马氏当然也知道他是干什么来的,弘农杨氏的面子他肯定也还是得给的,当场就决定收下杨修做个弟子,传授他一些书法上的东西。

当然,毕竟是个女人么,这种传授也算不得什么正经的师承,就是刷个好感,对于皇甫嵩来说,秦宜禄这个都尉如果懂事儿,有这样一层关系在两人至少可以相处的比较融洽、和谐,皇甫嵩至少不会刻意针对他。

当然了,这个前提肯定是建立在秦宜禄比较懂事儿的基础上的,至少他这个都尉不能跟皇甫嵩这个太守争权吧?否则那就是原则问题,生死问题了,那就真的是谁的面子都不好使了。

也是巧合,刚进入北地郡,秦宜禄就听说了鲜卑人又从鸡鸣塞入关,随时可能打进来的消息,一时之间,却是也只能是苦笑连连,左右为难了。

“老师,这是有战事了啊,您既然是都尉,是不是抛下排场,咱们只带着义从急速驰援?这,这我们现在会不会有危险?毕竟咱们现在就只二百义从了啊。”

却还是麴义替他解释道:“危险应该还是没有的,目前收到的消息,鲜卑只是又破了鸡鸣塞,离打过来还远着呢,不过,征召兵卒防备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怎么说?过了鸡鸣塞,离着这北地郡已经很近了啊,这北地与朔方二郡是完全相连,且几乎都是平原,并无险要可守啊,哎,也不知这朔方郡是怎么回事儿,明明有着险关要塞,却仿佛和纸糊的一般,一捅就破。”

麴义闻言撇嘴道:“要不说你是小孩子呢,而且还不接地气,咱们东汉,哪里还有什么朔方郡呢?大哥,您是并北人,这朔方的情况,想来您比我应该更清楚吧?”

秦宜禄闻言点了点头,顺着麴义的话头便接上了道:“朔方这个所谓的郡,现如今确实是已经名存实亡了,章帝之时曾有过统计,当时朔方郡的在籍人口便已经只剩下了七千人。”

“那是一个郡啊!七千人,这怕是还不如中原地区一个乡的人口多吧?哪个稍微大一点的县没有几万人口?况且这还是章帝时候的数据了,谁知道现在是多少?”

“我自幼在并北长大,又是屯户,也曾应招打过几次的仗,但反正我是从没见过来自朔方的袍泽的,平日里大家也都习惯了说并北三郡,也即是云中、定襄、五原,却是已经极少提及朔方郡了。”

“这是为何?朔方郡,不是说水草丰美么?”

“内外两方面原因都有吧,一来是因为鲜卑强盛,朔方那地方距离塞外实在是太近了,又谈不上如何险要,再加上地广人稀,事实上已经被许多鲜卑部落所占据,另外许多羌人也在借着几次羌乱的机会趁机向朔方郡迁移了很大一部分,朝廷无力驱逐。”

“二来是因为这块地方事实上已经让给匈奴人了,虽说是胡汉混居,但那点汉人太少,而朝廷……哎~,朝廷对我等边塞之民实在是太苛刻了一些,事实上那种苦寒的地方,胡人多而汉人少,只要朝廷对我等汉人的支持稍微弱上一些,胡化便是必然的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