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重走少年路> 第12章 小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小路(1 / 2)

少时居住的老屋坐落在青岛老城的中心。老城的道路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平坦笔直,多是蜿蜒起伏的小路相连,分不出纵横阡陌。道路不宽,但两侧的大树,往往经了年岁,展开双臂都难以合抱,静默地注视着岁月的过往流逝。晨风中,轻吐绿意的是百年洋槐的厚朴,郁郁葱葱;夕阳下,斜披霞光的是法国梧桐的斑驳,娜娜绰绰。路面,有铺着柏油的,也有花岗石的,还有用短马牙石方铺就的波螺油子,历经世事百琢千磨,路人千足万踏,微微映着光,圆润而坚韧地存在着。

老屋门前就是金口一路。小路由坡底缓缓延伸到坡顶最高处,转头向东延展过去。我家的老屋恰好位于小路中段坡顶转弯处,背山面海,目景极佳。自己就读的中学,青岛二中坐落在坡底路口。每日晨钟暮鼓,就在这段只有几百米长的小路上,往返巡行,上下求索。小路两边的每一条岔路,每一幢建筑,每一株秋枯春发的花草树木,每一块钉在大门边上的号牌,历历跃然在目,时时熟稔于心。

从坡底处步行向上,会先经过一间日杂品小卖部,那是方圆几个街区内唯一的一家。十来个平方大小的一间临街平房内,两侧靠墙立着的老式木柜上堆满了日常生活用品。贵重精细些的,以及最能吸引小孩子的玩意儿,都整齐地摆放在前面的玻璃矮柜里。两个五十来岁的女营业员,在矮柜与墙柜之间的狭小空间里,或坐或立,时而接待着顾客,时而闲聊着家常。时光流逝,平淡如水。夏日的时节,小店入口处还会多出一个售卖雪糕的老式单体冰柜。娃娃头,果酱夹心,都是用毛票来计算的高档货;也有几分钱的纯糖冰棒,那才是属于孩子们的畅销品。崂山可乐还是稀罕物,喝上一口,甜甜的,汽泡沙得舌头麻麻的,口齿间回味出一丝淡淡的清香。可这只有在学校春游或是开运动会的时候,才有机会享受得到。每逢年节,小卖部里还会有绿玻璃瓶装的青岛啤酒和带透明玻璃纸包装的双马烟销售。不过,这些奢侈品都得凭票限购。在平日里,可是难得一见的。

顺着小卖部再往坡上走,在一个十字路口转角处,是一家粮店。附近几个街区居民的三餐主食基本上都产出于此:又白又甜的发面馒头、两面焦黄酥脆的大饼、劲道有力的大刀切面,更有让人百吃不厌的“杠子头”火烧。“杠子头”制作“费劲”,是在发面中揉入大量干面,用枣木杠子加力压制,给面粉上足了劲道。然后,将大小适当的面团放入平底大铁锅中烙烤。待火烧出炉后,晾凉食用味道尤佳。食用“费牙”,五指聚力擒住火烧下端,两腮鼓足了气力,方能咬下一小块来,外焦里白;反复慢慢咀嚼,满口生津流芳,皮香内甜。不用配任何菜肴,就能甜甜美美的吃下一整个。

过了十字路口再往坡上走,右侧有所军队大院。深绿色的大木院门常常紧闭着。每有小轿车进出时,可以瞟见院中有士兵持枪站岗。偶尔也会听到大门后面有着军人操练的声音,约莫着有一个警卫班的兵力。据说,电影《苗苗》好像也在这个院子中取过景。这些,都增加了这所庭院的神秘感,也更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但碍于荷枪实弹的卫兵,终究没敢趁着夜黑风高时援墙而入,一探究竟。

继续向上步行五十米左右抵达坡顶,就到了金口一路的最中段处。本来一条还算直白的小路在此分成三个岔口,向西、南、东侧散开。

向西的岔路蹒跚向下,连接到莱阳路。走到岔路底,向左一拐,有着一家门面很小的书店。看房屋的外形,过去应该是后面庭院别墅的门房。从狭窄的店门侧身步入,店内堆满了各类书刊,显得愈发的逼仄。临街的一扇木窗不大,朝向又冲着西面,店内总是昏昏暗暗的。不过,愿意进来的人都不会在意这些,店内弥漫的油墨香气早已深深地笼住了读客的心怀。书店的马路对面,就是名头很响的小青岛饭店。其实只是海军基地围墙处几间毗邻的平房。可那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