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目标,打点射精度还是有保证的,两个点发怼上去,虫子还一抖一抖的在那对穿肠。
一匣子弹打完,虫子还在躺着抖,虫子这玩意儿吧,生命力顽强,头切了都不一定死,全身好像没要害。
空气中氧含量高了,虫子的体型也巨大化了,就是不知道生命力是否更强悍,万一像蚯蚓、蚂蝗、甚至跟涡虫、水熊虫一样,那就太恐怖了。
何三换上一个弹匣,准备等虫子死透了再走,还好,过了几分钟这只巨型地拱牛就不动了,就剩一堆烂肉瘫那儿了。
他也不准备过去了,明摆着玩毒的虫子,万一凑过去了,它也学那丧尸放一波毒。
于是遥控无人机慢慢凑到近处,准备看得更清晰一点,突然看见烂肉堆里钻出一群拳头大小的虫子出来,这是地拱牛幼虫?
唬得何三赶紧又把枪举起来,幼虫也就拳头大小,还好这枪上装的是全息瞄具,要是用它原本的机械瞄具,恐怕准星就把这小虫子给遮起来了。
他还记得网上见过一种叫做‘准星覆盖法’的简易测距方法。
已知条件,准星出厂宽度2毫米,人的身体宽度50厘米,手上枪支的瞄准基线长度。
用准星对准敌人的腰或胸,若敌人的身体与准星刚好等宽,那么,56半距敌200米,56式距敌160米。
若敌人仅有准星一半宽,则距离加倍,若反过来,准星只有敌人一半宽,则距离减半。
也就等于说,在瞄准时,56式的准星,在160处会遮住50厘米宽,那么在50米处就要遮住15厘米的宽度,拳头大小的虫子是遮的严严实实。
AR的准星不会比AK的细到哪去,若是用机瞄,还不如等虫子爬过来,用手枪打。
一只幼虫一枪也就解决了,一堆幼虫也不过是一枪一只。
打完之后无人机过去拍下清晰的照片,他准备建一个危险生物的文档,以后遇上类似的可以按图索骥。
此时他更不敢把狗子拉出来溜了,又是箭又是毒,狗子那小身板,怕是一样都顶不住。
何三慢慢往南推进,遇过真伏地魔之后,恨不得无人机贴地侦查,每一步必定是无人机扫过两遍以上才会继续前进。
又遇到几个遗弃的村落,也是只剩点残垣断壁,这些地方往往还建立有石制的神龛,就像寮国那些民居外的神龛差不多。
不过这些神龛好像也没有保佑村子,反而被村民遗弃了,村落遗址里面连家俱都没有剩下多少,好像当初村民是整体迁移,任何有用的东西都搬走了。
也有遇到小小的沙漠绿洲,地面没有河流,只是一些小水塘或泉眼,周围植物生长的葱葱郁郁,成了小动物们的蔽护所。
也有被风蚀的千奇百怪的石头,小石山这类地貌,探索行程简直像旅游一样。
无人机绕圈时,发现两公里外有两只巨大的甲虫,正在啃食一具看不出物种的残尸,看到体型比狗子还大的甲虫,何三都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凑过去。
巨甲虫旁边不远处,还落了三只等待残羹的兀鹫,立在地上也有半人多高了。
本来,大自然中物竞天择,捕猎的、被吃的、食腐的,都是食物链上的一环,他一个外来者本就是一个秩序破坏者,按说应当尽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但那甲虫太大了,还是食肉性的,想必遇上人类,能顺手捕食那么几个,它们一定不会拒绝的。
为防止自己下次被袭击,他想先下手为强,省得以后突然遇到,情急之下乱方寸不知道怎么打。
何三用无人机绕了两个螺旋圈,看到除了地表之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