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他内心一定也是有如斯的万古寂寞吧。乘兴风流笑谈:“诗酒趁年华。”问他一生,他也笑言:“问余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但身处改革时代浮沉的他,乌台诗案他曾经引为知音的文人墨客无一人为他求情,他内心一定也是有如斯的万古寂寞吧。所以有千载文字竟累及过客,所以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与那无处话的凄凉。
半夜宿醉一场,子瞻挥笔“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次日黄州官见此词心惊肉跳,以为东坡这个政治犯要在自己治下逃跑,赶到东坡家里一看,他正睡着安稳大觉呢。孤高如拣尽寒枝不肯栖,豁达如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终究逃不开俗世。可是唯他,能把纷扰看作丰富,把悲苦过得艺术。子瞻,旷古风流。
记得在北宋有个如水似火的词人来过,他一生踏过无数的土地受过无数的打击,但总是用慈爱的双眼看着他的百姓努力用旷达的心去接受一切,他想离开这与自己想法背道而驰的庙堂,但最终还是有着点点星火般的希望所以他周转他执着他坚持,最总留下“一门父子三词客”最终将他的背影印在了每个后世之人心中。
“想来是你无意谪落凡尘,一笑黯淡了日月星辰”
你说十里红妆,盛世烟花;
后来一等经年,为候竹马。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他是个好丈夫
“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他是个好父亲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他是个好兄长
“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他是个好官
你让我怎么能不爱他
有一次,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了几句话,话说得最好,描写他自己也恰当不过: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林语堂《苏东坡传》
光风霁月,是林语堂对苏轼一生的评价。
初看这词,便觉得极美——像雪,干净、纯粹。
它的释义是“雨过天晴时的和风,形容雨过天晴、风清月明的明净景象”。
的确适合东坡居士。
透过茫茫岁月,还是能看到那背影——
洒脱无忌,肆意张扬。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云海,天涯,两渺茫!
功成,名遂,还乡!,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
——苏轼
“他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这句话出自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一文。
初读是苏轼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觉得快活潇洒。
然后沦陷于“十年生死两茫茫。”字字锥心。
再后来重读“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许是要百转千回之后,你才能了解和爱上他的婉约凄美,恣意快活,张扬疏狂。
这个人,他会让人找不到字眼去夸他。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这样的成熟,叫苏东坡。
那沐雨而立的一袭白衣,是我梦中万里长风。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