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尤其是大湾子的冬天,除了白菜和酸菜,别的就有点土豆,酸菜也是酸白菜,杨墨是无比怀念青菜啊,她想菜想的都能出现幻觉。
对了,还有辣白菜,不过杨墨家没有,想吃得去换。
大湾子地处三角地带,本地是汉人和鲜族人共居,其实生活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可能一不小心你就多会了一门外语。
肉,杨墨还真不缺,她的那两下子,捉点野鸡野兔的倒也不是特别困难,她一个人又能吃多少,没见她房梁上还挂着几只风干兔子、风干鸡和鱼呢吗。
都种下了,杨墨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有得到系统的兴奋,有一切都是梦的忐忑,各种小心思乱跳,杨墨就是在这种七上八下的小忧虑中进入了梦乡。
大湾子冬天的夜很长,但是再长太阳也终会升起来,杨墨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了,用大湾子的话讲,太阳已经晒屁股了。
好在她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没人说她啥。况且大湾子的冬天都是吃两顿饭,早上都是九十点钟才吃饭,当然,杨墨没有表,她都是看院子里木头桩子的影子来估算时间。
杨墨爬起来,先去方便了一下,然后才洗漱。
说起方便这个事,不得不介绍一下,杨墨刚穿过来时差一点恶心的掉下去。
她家的厕所,在大湾子都叫茅房,其实就是地上挖个坑,上边横搭两根木头,如果木头细一点,就和双杠差不多。
关键的是,木头很圆,一点防护措施没有,虽说坑不深,但是毕竟是五谷轮回之所。
蹲在上边,就像踩两根独木桥,你要担心稳定性,就得低头凝视,哎呀,那真是折磨。
当然也有讲究的人家,下边是个破缸,上边会把“双杠”换成木板,稳定性肯定有了,但是粪水始终在缸里,也不下渗,这难免在一些时候就会溅起来··· ···
所以杨墨穿越过来后对家里的第一个改造就是茅房,为此她特地去山上起了几天的石头。用石头做地基,垒出一个斜坡,上面是光滑的石板,一直斜下去,免除很多困扰。茅房外边她还搭了个棚子。
当然她自己肯定做不了,虽说接受了原主的各项技能。
她找大队上的人给帮忙,代价就是自己上山抓到的三只兔子。
所以当她的“茅房”出来后,来干活的人都觉得她多余,这种地方弄这么“讲究”干什么,甚至有大队上的人听说后还有来她这参观的。
当然,杨墨自己舒服就好了。
方便完,杨墨简单的洗漱一下,又给自己做了早饭——糊糊粥,正吃着呢,就有人来喊她了。
“小墨,小墨。”杨墨赶紧出去一看,是大前院的李家婶子。
“婶子,有啥事吗?进屋来说。”杨墨赶紧回道。
“我就不进屋了,小队上一会开会,我来告诉你一下,你别忘了过去。”
杨墨连忙回到:“好的婶子,我一会就过去。”
李家婶子打完招呼就自顾自的走了。杨墨则是紧赶着把糊糊喝完,快速收拾了起来。
冬日里,小队开会一般都是在中午时,大家都吃完早饭了,冬天又没有太多活计。
这地大队下辖四个小队,大队部在湾里,杨墨这边是下属的一小队,但一小队这前边的江拐个大弯,所以平时叫一小队大湾子。
平时大队开会也不需要大家都去湾里,只要小队长过去,回来传达指示就好了。
小队部本来是当年老毛子建的一个过境站,在四十年代时候这边有毛子军队经过,解放后就被地方使用了。四间房子连在一起,一间是办公室,剩下三间打通,就是一个大会议室。
她们小队这是有条件,隔壁大队那边开会,是在社员家里,轮班,每家一次那种,讲实话,到谁家开会后,家里是又乱又脏,杨墨自觉自己接受不了。
杨墨到小队部的时候,人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