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道:“大舅哥,大宋的疆域就巴掌大。在大宋之外的世界可大可大了。只有走出去,才能不做井底之蛙。”
苏轼道:“尽管大宋疆域比不上汉唐,但也不至于巴掌大。”
沈括道:“大舅哥,说你是井底之蛙,你还真是!等我的远洋船造好,我就去把非洲的大象,欧洲的雕像,美洲玉米和红薯带回来给你们长长见识!”
沈括话里的陌生名词太多,把苏轼几人听得晕晕乎乎。
苏轼问道:“存中,大象我知道,但玉米和红薯是什么东西?”
“我给你们画出来!”
沈括拿了纸笔,把玉米和红薯画得是惟妙惟肖。
文姬问道:“存中,你说的什么非洲、美洲我们怎么从来没听过?二哥在史馆任职,算是博览群书,他都不知道,你又是从何处知晓?”
论胡扯,沈括认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只见他振振有词道:“这呀,得多亏空空道人。他手里有一本天书,记载着上古秘闻,只可惜残缺不全,我也就只看到这么一点。”
苏辙额角挂着冷汗,沈括这丫可真会瞎掰,鬼才信呢!
谁知,下一秒他就听哥哥道:“上古书籍很多,许多都没流传下来,确实可惜。”
莫愁接话道:“二哥哥我知道,就像《山海经》是残本,《鲁班书》几乎失传。”
说起《鲁班书》,沈括忽然想到了什么。
《鲁班书》并没有失传,而是在墨门的工匠手中。
不过这是墨门不对外的秘密,甚至一般的弟子都不知晓。
正因为有《鲁班书》的存在,所以墨门的工匠个个身怀绝技。
但凡是沈括能够画出来的,他们几乎都能制作出来。
沈括深深看了苏辙一眼,苏辙也瞥向他。
只见苏辙眉尾一挑,用眼神鄙视:“你丫的,说鬼话也有人信!”
沈括也用眼神回答:“我是鬼才嘛,当然说什么别人就信什么。”
苏辙收回了信号,懒得理他。
天渐渐黑了,一家人难得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恰好这个时候王闰之怀孕了,简直是苏家全家上下的大喜事。
因为母亲忙碌,两岁的苏迟常常跟在叔母王闰之的身边。
吃饭的时候苏迟也要叔母抱着。
文姬把儿子抱在自己怀里,教导道:“阿迟,你叔母肚子里有弟弟妹妹,你要小心些。”
苏迟懵懵懂懂,伸手摸着叔母微微隆起的腹部,奶声奶气道:“里面真的装着弟弟妹妹?”
莫愁道:“阿迟,你小时候也是这在母亲肚子里长大,然后生出来的。”
苏迟的嘴巴惊讶成了一个O型:“那爹爹也能生小孩吗?”
童言无忌,把大家都乐坏了。
苏辙抚摸儿子的小脑袋瓜:“爹爹也想替你娘生孩子,免得她吃那么多苦。”
莫愁感叹:“哥哥嫂嫂感情真好。”
沈括不同意了:“娘子,我对你不好吗?家里上上下下都是你说了算。在家里的地位我就比门口那条看门狗高一点。”
莫愁道:“难怪你能和我三哥哥当好友,他从前也这么说过。”
这时,无忧接话道:“没想到姑父和爹爹一样惨。”
桌上的大人忍俊不禁。
苏轼盛了一碗鸡汤给妻子,柔声道:“胃口不好也要吃点,别伤了身子。”
王闰之幸福点头。
饭毕,大家各自回屋。
自从沈括去了工地,莫愁就干脆带着儿子回了南园,大家姊妹一起热闹。
无忧和灵泽大了,都有奶娘陪着睡。
苏迟还小,苏辙抱陪着他玩了许久,直到小家伙再也熬不住,自己就趴在父亲怀里睡着了。
苏辙轻轻把儿子放在床上,坐到桌边:“娘子,我看你是有话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