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
李宪暗暗叹气。
官家勤政爱民,谦恭简朴,吃穿都很节俭,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可是当好皇帝可真累啊!
难怪前朝那么多纵情声色的皇帝。
“官家,要不,我去把小苏学士请来?”
赵顼微微睁开眼睛:“我听说他忙着赈灾,就不要打扰他了。”
李宪正欲退下,发现义子童贯在殿门口冲他微微点头。
李宪出了来,问道:“何事?”
童贯道:“宫门口的小黄门来传话,说小苏学士求见!”
李宪望了望大殿里边:“来得正好,现下也只有他能宽官家的心了。”
说罢,李宪又折返回去禀报,自然是得了赵顼的应允。
当苏辙进到垂拱殿之时,赵顼已经吩咐人煮好了茶,摆上了点心。
苏辙行大礼之后,望见桌上的东西,笑道:“这些该不会都是官家为我准备的罢?”
赵顼笑道:“我知你赈灾辛苦,犒劳犒劳你!”
苏辙坐下,拿起点心就吃。
赵顼问道:“外边情况怎么样?”
苏辙道:“官家放心,水灾已经得到控制。”
“百姓们都有衣穿,有饭吃吗?”
苏辙点头:“开封府尹征用了城内的寺庙,暂时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吃穿都有人安排。”
赵顼松了一口气:“我知道这里边,有你很大的功劳。”
“为官家分忧,为百姓做点实事,是苏辙身为臣子的本分。况且,我还有官家亲自为我准备的差点,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福气。”
赵顼道:“这福气也是你自己攒下的。若没有你,哪儿有我的今日?”
苏辙见赵顼心情不错,便说道:“官家,想当年我第一次到汴京时就遇到水灾。这是第二次,中间又有很多次涨水令京城百姓头疼不已。”
赵顼叹道:“我又何尝不是?”
“所以我想到一个彻底根治水患的办法。”
赵顼一听,眼神都亮了:“三郎,真的吗?”
苏辙道:“臣也只是建议。除非官家答应我不生气,我才敢说。”
赵顼道:“我大宋广开言路,怎么因为一句话而降罪大臣?”
苏辙闭口不言,赵顼无法,说道:“好好好!我答应你绝不生气,绝不降罪与你。你赶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