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0章 老友决裂(1 / 2)

当然,这件事也让苏轼很是不满。

他从前觉得父亲对王安石的态度过火,现在越来越发现王安石固执得可怕。

幸好小妹没有嫁给王雱,否则以她的性子只怕要掀了王家的屋顶。

吕诲被罢黜之后,被气出了一场大病。

苏轼和苏辙带着各种大补的药材前去探望,恰好碰见了也来看望病人的司马光。

三人一同坐在吕诲的床前。

苏辙安慰道:“吕大人,你好好在家养病,身体要紧。”

司马光道:“王安石其人虽令人厌恶,但官家也痛恨朝廷死气沉沉,提不出解决之法。献可啊,你是太着急了,咱们再等一等,看一看不行吗?”

吕诲痛心疾首:“大奸似忠,外似朴野,中藏巧诈。你们千万不要被王安石道貌岸然的样子骗了!他之前那么多年不肯受召入京,就是沽名钓誉,自抬身价!现在官家受了他的蒙蔽,听信他的鬼话,要把祖宗之法弃之不顾!我等臣子不能袖手旁观啊!”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吕诲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他希望自己倒下之后,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站起来,推倒王安石。

苏轼气愤:“咱们先不论变法对错。但御史台弹劾宰相有什么错?王相公迫不及待肃清反对官员,那以后谁还敢直言进谏?我大宋从开国以来的直言纳谏风气也会荡然无存。”

吕诲拉住苏轼的手:“子瞻啊!你说得对!这个风气不可开,否则权臣就会把持朝政,而党争也会愈演愈烈啊!”

后来的事实也证实了吕诲的先见之明。

苏轼安抚道:“吕大人,我相信朝廷中许多忠良之士不会坐视不理!”

司马光叹气:“这王安石一回来就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吕诲道:“君实啊!你要记住我的教训。千万不能单打独斗。你们要联合更多的官员,官家才会有所衡量。”

苏辙提醒道:“若真这么做,官家会以为我们勾结朋党向他施压,恐怕事与愿违。”

苏轼心焦:“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岂不是束手无策?”

苏辙道:“哥哥,做事千万急不得。”

司马光问道:“子由,你在条例司的日子恐怕不好过罢?”

苏辙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咱们身为臣子既要为天子负责,更要为百姓负责。个人如何并不重要,就像吕大人,为了家国奋不顾身,此乃我等楷模!”

吕诲感动得一塌糊涂:“幸而还有你们啊!我不会那么快死,我要好好活着,活着看他王安石何时倒台!”

说完,吕诲就不住咳嗽起来。

众人自然又是一番安慰。

从吕诲府邸出来,小六子驾着马车回南园。

路上,苏辙又叮嘱哥哥道:“老哥,你千万不要被吕大人影响了情绪。”

苏轼愤愤道:“王相国确实太过跋扈,难道朝堂之上就不能有其他声音了吗?”

苏辙劝解:“哥,我们不是胆小退缩,而是韬光养晦。”

苏轼摇头叹气:“子由弟,若群臣莫敢言,道路以目,那我大宋哪里还有将来?”

“哥,与其撞得头破血流,不如在关键时刻给出致命一击。吕诲大人就是例子,你千万不能冲动。我们苏家本就和王家有嫌隙,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攻击,说咱们公报私仇,搞不好还累及家人。”

剩下的话苏辙不说,苏轼也全然明白。

他们身后是苏家上上下下百十口人,加之弟弟的产业,成千上万人靠着苏家吃饭。

苏轼沉默良久:“子由弟,若我也有吕大人的一天,我绝不拖累你!”

“拖累不拖累由得老哥你说了算吗?再说了,我难道怕你拖累?若有人敢动你一根毫毛,我必让他尝尝人间炼狱是什么滋味!”

说这话时,苏辙带着戏谑的神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