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苏轼:弟捞我!苏辙:闭嘴正在捞> 第318章 王安石的时代来临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8章 王安石的时代来临了(2 / 2)

,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赵顼一连把这首词看了好几遍,最后目光落在了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一句化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安石的这首词用艺术上来说成就很高,从思想境界来说也很深刻,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作者的广阔胸襟,也写出了对亡国的遗恨,表达出忧国忧民,借古讽今的博大情怀。

赵顼自然能从王安石的词中读出这些韵味。

许久,赵顼放下词作,低声问道:“王安石到底想要朕如何?”

韩维躬身道:“官家这是误会介甫,也误会我们兄弟俩举荐介甫的用意。介甫绝不敢和官家讨价还价。只是他胸怀天下,想要富国强兵。若进京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那么他宁愿做一个偏远小吏终老,也不愿来京师蹚浑水。”

京师官员众多,想要立足何其艰难,更何况王安石那种个性突出之人?

要么朝廷就不要用他,要用就必然采纳他变法之思想,否则他蛰伏二十五年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而“富国强兵”四个字,实实在在挑动了赵顼的神经。

这不正是他想要的吗?

如果王安石能助他实现这一宏伟构想,那么岂能让此等人物埋没?

那一日,赵顼和韩绛、韩维兄弟畅谈过后,又前后宣召了韩琦、曾公亮、欧阳修。

韩琦听到官家询问王安石是否堪当大任,立刻表现出极其反对的态度。

韩琦道:“王安石此人沽名钓誉,刚愎自用。此人干实事出众,在地方任职不错,但若是在中央朝廷,恐怕大大不妥。”

赵顼道:“卿家既然承认王安石有才干,为何如此反对朕的重用?”

韩琦道:“官家既是问的重用,那臣不得不说几句。宰执上对陛下负责,中间要统领百官,下还要体察百姓疾苦。而王安石不修边幅,跟听不进他人意见,如何能让众人信服?”

赵顼再未发一言。

待到曾公亮时,曾公亮的说辞刚好同韩琦相反,他力荐王安石能力出众,在地方又有政绩,朝廷不能浪费人才。

曾公亮此言既为公,也为私。

他与韩琦同为宰相,可韩琦却仗着太皇太后倚重,又是三朝元老,许多政令本该两人一同商议起草,而韩琦却常常忽略曾公亮。

这当然令曾公亮很是不满。

曾公亮认可王安石的才干,但也想王安石来到京师钳制韩琦。

只可惜王安石岂肯居于人下,曾公亮的算盘终究是打错了。

————

作者的话:

接下来的剧情基本是围绕王安石变法和苏轼坎坷的仕途来进行,而苏辙则是历史中最大的变数。本着对尊重历史人物的原则,作者君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现在我把参考的资料罗列如下,向诸位大家表达我的敬意:

易中天老师的《王安石变法》、《大宋革新》

蔡东藩先生的《宋史演义》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潘殊闲先生的《苏轼传》

李建华、侯小明的《王安石全传》

孟元老先生的《东京梦华录》

米兰LADY的《孤城闭》

墨家经典《墨子》

冯梦龙和凌濛初先生的《三言二拍》

鲁迅先生的文集

胡适先生的文集

《红楼梦》、《水浒传》、《菜根谭》

感谢番茄小说给我发表作品的机会,也给了我看书的免费平台,感谢读者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本书不够爽,也不讨喜,可我还是走了一条寂寞的路,大概是因为我身上真的有文青病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