茔前上香。
他们一一在曾祖、曾祖母、祖翁、祖母、父亲、母亲、姐姐、王弗的坟前烧纸钱叩拜,道别。
祥安跪在母亲的坟前,哑着嗓子道:“娘,舅舅舅母对孩儿都很好。孩儿也会听从舅父的话,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待孩儿娶得贤惠妻子,再带她回来见您!”
另一边,王弗的坟前。
王闰之牵着苏迈跪下磕头。
王闰之道:“堂姐,你放心。我会替你照顾好迈儿,敦促他好好念书,长大成材。我虽没有你的学识,但我会尽心尽力不敢有一丝马虎。”
说着说着,王闰之就忍不住落泪。
懂事的苏迈替继母擦掉泪水,又对着母亲道:“娘,您的教导孩儿一直铭记在心。孩儿定会发奋苦读,像父亲和叔父一样金榜题名,为苏家开枝散叶!”
苏轼在一旁听见既欣慰又难过。
他把手搭在亡妻的墓碑上,心中暗暗说道:“娘子,今日远去,他日来归。愿我们同安好!”
同亡故的家人告别之后,苏轼和苏辙就拖家带口往京城进发。
这是他们第三次从眉州出发前往汴京。
命运注定他们这一次会比前两次面临更大的风雨,也会创造更加波澜壮阔的历史!
对于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来说,他们的命运之门在此刻才算真正开启。
******
汴京,皇城,垂拱殿。
新帝听着下边韩琦的禀报,头疼不已。
原来是南方又发生了水灾,灾民揭竿而起。
朝廷一边要赈灾,一边还要镇压叛军,死伤无数。
赵顼声音微弱:“朝廷还需要拨多少银钱?”
韩琦回答:“保守估计得一千万缗。”
一千万缗,几乎相当于大宋一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赵顼又问:“灾民如何安置才好?”
韩琦回答:“最好把他们编入军营,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又能防止他们造反。”
这办法听着是好,可这样一来,大宋军士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赵顼按着太阳穴:“灾民要紧,卿家再去和户部商议商议,拟出一个具体的奏章给朕批阅。”
韩琦躬身道:“下官即刻就去!”
等到韩琦离开,赵顼看着案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无奈叹气。
父亲生前身体就一直不好,许多政务就耽搁了。
赵顼从父亲手中接过的,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他面临的是历任皇帝遗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国库空虚,年年都是赤字,周边辽国、西夏等国环伺,每年的岁币就造成大量财富流失。
大宋百姓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就那么白白给了虎狼之国。
赵顼想起就愤恨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