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该打?”
莫愁道:“该打!不过我身娇体弱的,不禁打,嫂嫂还是一并打哥哥罢!反正他皮糙肉厚不怕疼!”
苏轼忍不住笑了:“小妹,你到底哪一头的?”
莫愁叹道:“我呀是嫁出去的女儿,现在托儿带母的吃住在娘家,得看嫂嫂是脸色过日子。”
“你个小狐狸,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文姬被挤兑得没办法,又急又恼道。
莫愁赶紧躲到苏辙背后:“好嫂嫂,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乱说话了!三哥哥,你快帮我劝劝嫂嫂。”
苏辙夹了一块回锅肉放在文姬碗里:“娘子,这是我花了不少心血才做出来的,凉了就不好吃了。”
苏轼也来解围:“弟妹,你尝尝看!这铁锅做的饭菜就是比陶罐的好吃。”
文姬这才吃了一口,肥而不腻,满口肉香。
苏辙又殷勤地剥虾,哄得文姬是一点脾气也发不出。
看着弟弟弟妹夫妻恩爱,苏轼既欣慰又酸楚。
他想起了亡妻王弗。
在过去十年的中秋佳节里,妻子都会提前备好酒菜。
知道他喜欢热闹,甚至会邀请许多朋友到家饮酒作乐。
可是妻子分明是喜欢清净的,但那时他只顾自己与朋友欢饮,却把妻子抛诸脑后。
许多事懊悔不迭也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致,苏轼把所有的苦涩都随同烈酒一起咽下了肚。
孩子们吃饭不当事,吃了几口就在院子里玩闹起来。
苏辙早就准备了花灯,孩子们就提着花灯满院子跑。
等他们跑累了,苏辙就拿着孔明灯让他们许愿。
一盏一盏孔明灯陆陆续续从苏家的院子升空,把夜空点缀得更加璀璨。
深夜,家人们都睡着了,苏辙却穿着整齐走出了房门。
他提着一个大篮子,里边装着酒菜往苏家的祖茔走去。
白天一大早,苏辙就带着家人祭拜过,每一个坟头上也都摆满了祭品。
眼下,苏辙就站在祖父的墓碑前,那些果子都被啃了一口,点心不见了,地上还有一堆鸭骨头。
苏辙淡然地把篮子放在地上,拿出里面的鸡屁股和美酒,大声道:“有菜没酒可没什么滋味!”
空旷的黑夜里,居然有人回应:“说得没错!你个臭小子,怎么现在才给为师送酒来!”
苏辙向来和师父没大没小:“家里什么没有,您偏要吃坟头上的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