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常道:“我看小时顽劣也不是坏事,你们瞧,子由现在不是妥妥的人中龙凤吗?”
“你们真是捧煞我咯!”苏辙回身对哥哥说道,“这画舫船废弃太可惜。我让人重新修葺一番,我们才好泛舟东湖,岂不优哉游哉?”
苏轼担忧:“可是子由,陈知州那里······”
苏辙道:“这事我正要同哥哥说起,我打算一会儿就去拜访陈知州。”
“你要去拜访他······”
苏轼欲言又止,苏辙宽慰:“哥,陈知州是你的上司,我来了自然该去拜谒,不然就是有失礼数。”
陈季常道:“子瞻兄不必担心,有我陪着子由,不会有事的。那个老头子要是乱发脾气,我就制止他。”
苏辙笑道:“老哥,你瞧,我带了一个这么厉害的帮手,怎会有事?你就把心放肚子里。等到画舫船修葺好,我们还要同游哩!”
苏轼知道弟弟能说会道,比自己能干,可还是免不了担忧,但也只能点点头。
出了画舫船,一行四人就准备离开,忽然听到前方有吵闹声。
定睛一看,原来是衙役和游人起了冲突。
今日原是怕百姓见到哥哥无故谩骂,所以苏辙才请陈季常带人封了东湖。
没想到竟有大胆的,和衙役吵起来非要游湖。
一个衙役匆匆跑来,禀报道:“陈公子,前边那人说是虔州通判周敦颐,还说我们无故封了东湖是枉顾朝廷律法。”
按理说来确是如此,其他人正在为难的时候,苏辙却很兴奋。
因为他听到了周敦颐的名字——《爱莲说》的作者啊!
苏辙急忙小跑过去:“请问你们中哪一位是周敦颐周学士?”
一位年近百半的老者站了出来:“我就是!莫非你就是封了东湖的大胆之人?”
苏辙拱手作揖:“周学士请见谅!在下眉州苏辙,这东湖是我与哥哥合力修筑,因为一些内情,所以暂时封了半日。没想到竟拦了周学士的大驾,真是罪过罪过。”
周敦颐也很吃惊:“你是小苏?你不是应该在汴京侍奉令尊?”
周敦颐此番就是从汴梁出发,前往就职之地虔州。
离开京师之前,他拜见了欧阳修和王安石等一众名士。
只是苏老泉同王安石不睦,他又同王安石是至交,不好相识。
没有见到三苏是周敦颐心中的遗憾,没想到竟在凤翔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