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苏轼:弟捞我!苏辙:闭嘴正在捞> 第95章 全家迁居东京汴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全家迁居东京汴梁(1 / 2)

把父亲和妻子留在道观之内,苏辙和苏轼两兄弟来到了后山。

后山的墓地也都整修了一番,一百三十座坟茔如挺立地战士俯视着下方的天庆观,守卫着整座眉州城。

一一在坟前上香,最后两兄弟跪在了张易简的墓碑前。

仰之弥高,不忘师恩。

张天师的品行和气节也深深撼动着兄弟俩的心。

苏轼磕头道:“恩师,学生他日入仕,必定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兴利除弊,为圣上谏言效忠,哪怕拼上我这条微不足道的性命也无妨!”

做兄弟十多年,没有人能比苏辙更了解自己的哥哥。

哥哥为人正直,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可他性情太过直爽容易得罪人。

苏辙望着那崭新的墓碑,心里默默祈祷,惟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守护好哥哥的浪漫天真,不让他被世俗的浊流而湮灭了人生的豁达和开朗。

苏轼问道:“子由,你怎么不对恩师说几句?”

苏辙淡淡道:“哥哥说的就是我想的。”

苏轼很开心:“果然咱们是兄弟!子由,希望咱们世世为兄弟!”

苏辙点头不语。

从后山回来,清辉正在静室内陪苏洵等人饮茶。

此时的清辉已不是那个孤独扫地的老道人,摇身一变成了天庆观的观主。

如今天庆观焕然一新,自然愿在观中修行的道人也越来越多。

仿佛一夜之间,天庆观就从破落到辉煌。

走到山下,苏辙回望整个山门,这是他唯一能为天庆观,为恩师做的了。

文姬在他耳边悄声道:“我想道长们看到如今的天庆观一定很欣慰。”

苏辙握住妻子的手:“文姬,你也功不可没。”

“你的心愿就是我牵挂。我们是夫妻,这不都是我该做的吗?”

文姬很高兴,她的夫君是人中龙凤,将来必定还有更大作为。

能够和大英雄在一起,她此生无悔。

时光如流水,轻易地就从指缝间溜走。

转眼,三年守丧期将满,苏洵收到了梅尧臣的来信,信中极力推荐他试紫薇阁的机会。

事实上,苏洵在此之前就收到过朝廷下发的征召,要他如今考试,通过后方可安排官职。

年轻时的苏洵屡次不中,对考试已经有厌倦之心,况且他的文章《权衡》《六国论》等等已经在京师广为人知,就连官家也御览过。

如果朝廷真的欣赏他的才华,又何必多此一举设置考试的门槛?

若是不中,自己的一张老脸又往哪儿搁?

男人终究是要面子的,何况心气颇高的苏洵?

这一次,苏洵照旧婉拒了梅尧臣的推荐,他回复的信中写到:“···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

梅尧臣接到苏洵的信颇为惋惜。

朝中爱慕苏洵才华之人很多,欧阳修、韩琦皆大力举荐却都无果。

于是梅尧臣写下一首诗给苏洵,名为《题老人泉寄苏明允》:

泉上有老人,隐见不可常。

苏子居其间,饮水乐未央。

渊中必有鱼,与子自徜徉。

渊中苟无鱼,子特翫沧浪。

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皇。

百鸟戢羽翼,不敢言文章。

去为仲尼叹,出为盛时祥。

方今天子圣,无滞彼泉傍。

苏洵被诗中一句“家有出凤皇”所触动。

是啊,他自己行将就木,可两个儿子还十分年轻,前途无限。

他不能因为自己的灰心丧气而耽误了两个儿子的仕途。

男儿生于天地间,不就是为了替百姓披肝沥胆,为天子鞠躬尽瘁吗?

想到这些,他就把两个儿子和儿媳叫到了书房里。

苏轼问道:“爹,您急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