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时代吧?”经过刘一一的调教,已经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李天姥,猜出了所属的时代。
日记中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他刚开始入寺是食肉的,可五年后皇帝下令,只能食素。
这正是梁武帝的命令。
他接着看下去。
般若寺是一个小寺庙,算上师傅只有五个人。
师傅澄净,师叔澄光。
大师兄虚度,二师兄虚物。
虽然庙小人少,但是整个梁朝向佛氛围浓厚,赐予的寺田也不需要上税,租给佃户,这就是一大笔收入。
再加上自己的师傅佛法精深,周围几座大城的法事也回来请他老人家,这又是一笔收入。
因此别看庙小,他们的收入是十分多的。
别说养他们五个人,就是五十个都是足够的。
因此虚心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
师傅除了传他高深的佛法之外,他的师叔也传给了他一门高深武学。
般若掌!
“意外收获!”李天姥顿时来了精神。
别看般若寺寺小,但是这却是一门传承数百年的宗门。
当年菩提达摩东土传法之时,就曾旅居般若寺。
言称自己天竺的老师名为般若多尊者。
般若寺与自己有缘,于是留下了一门武学般若掌。
自此般若寺禅武双修,每脉一人!
后来他的师叔澄光也自创出一门八臂观影拳。
般若掌直达六境,八臂观音拳也是一门丹境武学。
“八臂观音?”李天姥想到了惠宁身后的虚影,若有所思。
可惜这只是一本日记,没有具体记载了两本秘籍的原文。
只是只言片语提到了一些精要。
甚至一些破绽。
之后就是他自己的心得体会。
不愧是神境,罡境的秘籍,哪怕是一两句的心得体会,李天姥都感觉自己获益匪浅。
之前有句成语字字珠玑,原来不懂什么意思。
今天看了几句原文之后,真是醍醐灌顶。
一字不可增,一字不可减。
就这样这不足五页的武道心得体会,他一遍一遍的阅读。
这短短的几百字,却对李天姥的武道知识有了一次系统性的夯实。
虽然很多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落后,但很多高屋建瓴的观点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所得颇丰。
就这样李天姥足足阅读了十几遍才不舍的翻了过去。
之后的文字就开始逐渐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他将记载他师傅变化的几篇单独摘了出来。
【普通三年七月,师傅忧心忡忡,找师叔关门谈论许久,言辞之中似乎多有心冷,绝望之意,门外偷听,言称五浊乱世,量劫来临,后被师叔发现,惨遭毒打。】
【普通四年九月,师傅已经闭关足足七个昼夜了,夜里似乎有悲鸣哀嚎之声,不知来源。】
【普通四年十月,师傅出关了,但这短短一月,他苍老了十多岁,面色惨白,似乎心神受损,可他没有修整,反而立刻收拾行囊,去往建康面见天子。】
【普通五年八月,时隔将近一年,师傅终于从建康回转,这次回来,他的悲色更浓,他与师叔在大殿内谈了多久】
【大通二年四月,从北方来了一位僧人,自称自己名叫惠可,希望请师傅前往北魏,师傅毅然的答应了。】
【中大通二年七月,师傅再次回转,此行似有所得,师傅愁眉得展,我也开心,多吃了三碗白饭。】
【又接连七天,师傅又恢复了之前的模样,钻研佛法,开办法事,似乎之前的愁苦只是大梦一场。】
之后他的日记似乎越来越少,不知中间发生了什么。
【中大通六年,伪魏灭亡,师傅立刻吩咐大师兄去往北方,兄弟们依依不舍,今天心情不好。】
【大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