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来,在静中悟出……。”
同样的问题,斋主其实问个一次,但斋主就想重复听听这几乎一样的回答。
斋主激动万分的接过话:“大家听着了,我是明白了。王小风之所以从后进变成先进,乃完全契合静斋武学的要义,要静!要悟!之后某一天便能开窍。你们这些弟子们,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在你们面前,还不能有所感触嘛?”
在典礼的最后,斋主为王小风颁发特别奖金,银两二十两。
众多弟子发出艳羡的呼声。
对于未出师门的弟子而言,二十两是个大数目。
但对观礼的客人而言,虽在不断点头,眼神却流露出‘真小气’的意思。工二十两也算不少了,但与王小风几乎‘拯救’静斋的壮举相比,差了些味道。
斋主心里叫苦,静斋收入不理想,到处要花钱,掏二十两银子出来,不容易啊。
斋主只能当成视而不见,补充说:“本来还要进行另外的大奖,但刚才宣布了只有升了相当的官职,才有相应的重奖,不能马上坏了这个规矩。本斋主相信,王小风弟子悟出静斋武学真谛,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真谛,就算下山后,仅为厢军伍长,以后一定顺风顺水,步步高升,很快将会获得我静斋更大的奖赏。”
不过,便连斋主本人,也觉得王小风进步巨大,还去出任厢军伍长,极不匹配,因此典礼之后,在斋主及斋中资深教习陪同马宗师闲坐时,斋主便提出一个请求。
“马宗师,要么您和京西南路的赵大人说一说,让王小风弟子不去那个唐城县厢军,直接去襄阳的禁军,任个较大的官职,如何?”
陪座的人自然少不了王小风本人。
马宗师不作答,用欣赏的眼光微笑着瞧向王小风:“你自己是何想法?”
直接去禁军自然最好,但是,似又有不妥。
王小风略加沉吟,说:“多谢宗师和斋主,我自然去禁军为好,但又恐厢军已来通知,如此一毁约,多少落了污点。”
说得马宗师连声称好:“好,想得全面,确是如此。那你暂时还按原计划,到唐城县厢军报到。唐城县嘛,地方不差,过一段时间我也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