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她的箱子给她提回了屋里。
家里攒了各种吃食的票证,专门等着她回来哪。
像什么螃蟹票,鱼票,猪肉票……面包票,松子票,核桃票,攒了一盒子。
家里的水缸里,还养着旁人送的两只王八,没舍得吃,一直给她留着哪。
王翠芬去巷子外面瞅了一圈,都没瞅到想瞅的人,周老抠也是眼巴巴的望着,见她回来了,身后没人。
“文啊,你回来了,那宋知青哪?”
周老抠忍不住问她。
王翠芬和刘小娥她们也都看向她。
周文还没和她们说,她和宋清河的关系已经不是假结婚的关系了,可她看着她们炙热的眼神,好像已经不用她再说了。
“他过两天再过来,还在那边处理事情。”
“原来是这样……”
刘小娥挤眉弄眼的调侃她,周文有些不自在的避开了她二妈的眼神。
“小宋来就行,我一直在念叨他。“
王翠芬在中秋过后的半个月,那个时候,螃蟹是最肥美的。
她去供销社精挑细选了两篓子大螃蟹,上次听说小宋喜欢吃螃蟹。
她特意给他腌了一坛子醉蟹,一坛子香辣蟹,都用黄泥给糊了坛子口,专门等他过来吃哪。
巷子里的人都听说周文回来了,都挤在周家的院子里,问她在乡下插队的生活,还问她考上的哪所大学……
看到久违的街坊,刘大娘,张婶子她们,周文还挺想她们的,都一一回答着她们的问题。
时间过的真快,周文都在乡下插队两年,并且考上大学回来了。
街坊们看着她,当初看着她坐上了大卡车去下乡的那一幕,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似的。
两年的时间,她变了,又好像没变,长的更漂亮了,让人移不开眼。
“王大娘,人家去下乡,都是脱了一层皮回来,变得又黑又糙的,你瞅瞅你家小文,小脸还是这样的细白。
一点都看不出风吹日晒的样子。”
看着就像没在乡下遭罪似的,和下乡前没啥差别。
不过变得更好看是真的,以前也好看,只是不知道怎么说,就像个半开的花骨朵似的,过了两年,褪去了当年的青涩,长开了。
“她天生就是这样,晒不黑。
我们小文在乡下,可辛苦了,每天都要参加劳作,天不亮就要起来干活……”
王翠芬睁眼说着瞎话。
周文听了都臊得慌,她在乡下基本上啥也没干,就浇浇菜地,后面去了农场教书。
中午的时候,王翠芬蒸了螃蟹,炖了一盆子浓酱鲜亮的红烧肉,烫了一盆菠菜。
菠菜用凉水过了一遍,然后放上辣椒末,麻油,米醋,蒜泥,那么一拌,解腻又爽口。
最后又烧了一锅虾仁丸子汤,那丸子小巧的很,一口一个,圆溜溜的。
做的时候王翠芬把大虾仁捣碎成泥,只放盐调味,其他香料什么也不加。
加了就破坏它的鲜味了,然后用手揪着,放进滚水里定型。
虾仁丸子汤里面还放了今个上午毛干事送来的火腿,火腿是刘小娥片的,她现在的刀工,好的很,这这些年没少拿食堂的萝卜练。
这样熬成的汤,鲜美的能让人一口气喝三碗,里面还撒了香葱和香菜。
“今个不知道你回来,都没啥准备,中午咱先凑合吃,等晚上,奶给你做霸王别鸡吃。”
王翠芬给孙女夹了一筷子肥瘦相间的红烧肉,
周文早就想她奶炖的红烧肉了,吃起来还是那样的香而不腻。
“吃个螃蟹。”
王翠芬周老抠他们见她吃的香,那脸上的笑,就没下来过。
这个时候,螃蟹还有,也挺肥的,胜在新鲜,七毛钱一斤,就能在供销社买到和手掌那么大的螃蟹了。
中午吃的这螃蟹,就是周老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