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过年的,你又折腾什么?”老太太真心感到心累,这个侄孙真是一点都不交人省心。比来比去,还是她的心尖儿宝贝宝玉好,文文静静,让人看了喜庆,还不用操心。
贾瑛将老太太等人请至了后院儿新建的大花厅里,将荣庆堂腾了出来,女眷在场,工匠们是进不来的。
“孙儿让人打造了一个炉子,是用石炭生火取暖的,已经找人试过了,效果还算不错,便想着给老太太的屋里装一个,您老年纪大了,北方的冬天又冷,暖炕和炭炉虽也能取暖,可却不必这火炉来的方便。”贾瑛笑着说道。
“火炉?可是烧窑用的那种土坯炉子?哪能在家里装那个。”贾母疑糊道,这侄孙儿是不是脑子糊涂了。
“是铁炉子,不是土坯炉。您老且等着瞧,指定会喜欢。我到前面看看,免得那些工匠装错了位置。”说着贾瑛让鸳鸯换来几个丫鬟陪老太太耍牌解闷,自己则往荣庆堂而去。
古人房间摆设的布局是十分考究的,就拿荣庆堂来说,其本身的建筑,就蕴含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哲学性理念,明暗相合,四方相称。哪儿摆屏风,哪儿设脚踏,哪儿放置瓷器摆件装点,都是极为讲究,多一分则不美。
不愧是宫廷大匠,或许他们的观念里没有那么些繁复的词汇来形容什么叫室内设计,但这种观念绝对不比贾瑛前世记忆中的那些设计师差上半分,让贾瑛的担心变的无从所出。
荣庆堂五间上房,空间极大,因此工匠们在这里安置了两套火炉,一东一西对称而落,就安置在大厅里和抱厦檐廊向连的地方,前面又有紫檀大理石插屏遮挡,不让影响视线上的美观,烟囱则从廊檐下沟通于外。
烟囱口的设计也加入了美工的元素,因为不是前世那种轻薄的铁皮筒子,工匠们在烟囱口上刻了雕花,甚至还熔接了一些小装饰,每个烟囱口下面都挂有一个圆通形的小漏,是用来防止煤焦油滴落的。
火炉的四周还立了及腰高的栏珊遮挡,以防不小心靠近,致人烫伤。
安置好后,贾瑛便命人装填引火,上面浮上一层碎煤块儿,烧了起来,还特意喊来了房里的丫鬟,让工匠告诉她们该怎么使用。
石炭的使用毕竟少数,若是不懂敲门,万一哪天需要重新点火,会弄的房间内乌烟瘴气。
不一会儿,炉璧上便传来热意,让四周变得暖洋洋的。
贾瑛又命人将新打造好的后铁壁大茶壶装满水放在上面,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等工匠退去,贾瑛才又命人将贾母请了回来。
贾母院儿是内宅女眷的中心,这边有什么动静,一早便传到众人耳中,听说贾瑛在这里安置什么石炭炉子,都赶了过来瞧个稀罕。
“老太太,感觉如何?”贾瑛看向贾母问道。
贾母围着铁炉子四下看了看,笑着点头道:“嗯,看上去,确实要比炭炉好用许多,还少了些烟味。”
又指了指上面的铁壶问道:“还能热水?”
贾瑛点了点头道:“今后再想泡茶,就不用特意去灶房里开火烧水了。”
说罢,又向几个房里伺候的丫鬟说道:“这炉子不用烧一整日,只早晚各旺烧一次即可,白天和夜里还需要压火,让炉火不灭,但却不用充分燃烧。压火得用煤屑烧土浆子,具体怎么弄,待会儿我留人交给你们。”
贾母越看越喜欢,人老了,怕冷,这火炉子却是比炭火要暖和许多。
又向贾瑛交代道:“可还有长余的,回头给各房都装一个。”
“老太太放心,各房都准备了一个,只是目下没有多余的,想多装还要再等等。”说着,又看向两位太太问道:“大太太和二太太,若是觉得不错,我便命工匠给两房都装一个。”
贾瑛没有先给黛玉房里装,长幼有序,若是绕过两位太太,先给黛玉房里,怕是黛玉也会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