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红楼之宁府贤孙> 第二百二十二章 贾府的地,对雨村寄予了厚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二章 贾府的地,对雨村寄予了厚望(4 / 7)

地用以种桑。

这天下的穷苦百姓,有几家能有十亩良田的?

三亩薄田,就够一个五口之家生活了,若是有十亩,老农恐怕在梦中都会笑醒。

而超过十亩的部分,才会用来折半改桑田。

上等的良田,通常是不会用来种桑的,桑树的存活出产能力,比粮食作物要高出不少,顶天了也就是中等田。

所以,改稻为桑,对于江南的粮食出产其实影响并不算大,最多就是外销会减少而已,粮价并不会又太大的变动。

朝廷的这项政令,真正的目标群体,是大地主阶层。

是大地主,而非地主。

什么叫大地主?

没有一百亩以上的土地,你好意思自称大地主?

宁荣两府的禄田有多少呢?

贾瑛没有细问过,不过就时下勋贵的行情来说,两府加起来两千顷的土地绝对是有的,至于超出两千顷的部分有多少,贾瑛就不得而知了。

贾家开府之初可是大乾顶尖的勋贵,一个郡王的禄田通常都在两千顷以上,亲王更盛。

来算一笔账,宁荣二府两千顷土地,值多少银子?

上中下三等田,取中等田来算,行价通常在每亩八两左右,一顷一百亩,折算成银子,仅这两千顷土地,就值一百六十万两之多。

但可能只有两千顷吗?

开玩笑,贾家现在是没落了些,可前两代都还是蒸蒸日上的,勋贵们攒家业怎么攒?

好听点叫买地,难听点叫兼并。

两代下来,怎么也要翻番吧,折银三百二十万两。

两府四千顷算少了了的,徐遮幕倒台,徐家被收回的土地是多少?

不算太多,五十六万余亩。

五千六百余顷。

多吗?不多。

什么叫地主阶级?大乾起码又一半的土地,都在这些所谓的士大夫地主阶层手中。

整个大乾穷苦百姓有多少?地主又有多少?

贾瑛不知,但这个比例绝对惊人的夸张,毕竟大多数的百姓是没有自有田的,只能做佃户。

毫不客气的说,哪天皇帝要是缺银子了,随便拉出一家养肥的勋贵,抄一波,盆满钵满。

当然啦,这些都是不动产,想一下子变现也很难。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想想一下,若凤姐一次放出三百多万两的高利贷,一年能得多少利钱?

二三十万两总是有的吧,毕竟这个年代,还没有所谓金融杠杆这个概念。

到贾政这一辈,前前后后三代人,贾家成为大地主的时间怎么也有百年了吧,一年二三十万两,百年两三千万两,这么一算,贾府还真是挺有钱的,怪不得被打了土豪。

当然啦,算是这么算,但这么多禄田,不可能仅作为荣宁两府的私产,两府还有不少族人,也要靠这个生活,大部分禄田都在南方,由金陵宗族帮忙打理,而且有好些也不是良田,而是山地,还是要打上一个折扣的。而两府直接管理的,也只有那些庄子。

但不管怎么说,改稻为桑若是实行好,通常也不会波及到底层的穷苦百姓。

那最受坑害的是谁呢?

那些家有良田数十亩,甚至上百亩的中小地主阶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百姓。

官府和富商豪贾,通过官民勾结,侵吞地价侵吞这些人的土地,再高价卖给官府,也就是朝庭,中间的溢价,便是他们所尝之利。

而一但中小地主破产了,最先跟着倒霉的,就是那些佃农,他们将无田可种,但丁税却不会少收一分。

可这些黄土地里刨食的老农只要有点活路,他们都会坚强的活下去,造反生事?他们没那个胆子。

真正不满的,是哪些利益收到侵害的底层士大夫阶级。

褚大宥怎么说也是二甲进士出身,官任翰林多年,乡中能给他写信的,尤其岂会是一般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