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烧火。
“妈,你咋烙这些饼啊?”
福生乖巧地坐在小板凳上,一边用烧火棍往里面添柴火,一边用筷子吃着碗里的馅饼,觉得这真的是神仙日子。
景娴说:“等会儿我下乡的时候带几个,你们兄弟几个中午还要吃。还有你许凝婶儿和你小姑都要吃。自然要多做点。难道你们想去吃食堂?”
福生软乎乎地说:“妈,我还没吃过食堂呢。”
怕孩子们吃不惯食堂的景娴手上动作一顿:“……”
“就这点,马上就好了。”
景娴一边烙饼,一边吃,等全部烙完也吃完了。
她走的时候,又叮嘱几个孩子:“没事儿不要乱跑,就在家附近玩。不允许去山上,也不能去河边,更不能跑去海边上玩,明白吗?”
“明白!”
“天黑之前就回家,把门插好。谁来喊也不要开门。有事儿就找隔壁的大爷大娘。白天的话就去找小姑和婶儿。”景娴千叮咛万嘱咐,很不放心的才走。
到了医院,除了她之外,还有两个医生一起下乡。
三人骑着自行车到了一个村子之后,大家就分开了。按照大队分工,三个人去了三个不同的大队,这样能速度快一点。
有的大队上就百十来户人家,平时生病头疼什么的,都是自己挺过去的。
不少人上了年纪的腰都不好。
这次景娴过来,仗着自己有自行车,带了不少自己制作的膏药。给村民看病是不要钱的,他们一个个也穷,一家子可能都掏不出一块钱。
可没人找景娴看病。
景娴去的这个大队的人信不着景娴,觉得她太年轻,信不过。
景娴也不在意,反正总会有人上门的。
就在这时,一个浑身黝黑,身材高大的汉子抱着个孩子一边喊着一边跑了过来。
“大夫,大夫,求求你看看我儿子!”
汉子抱着孩子就要给景娴跪下,景娴指着后面简陋的小屋,大声说:“你这是干啥?还不快点把孩子送到屋里去!”
她手劲儿大,愣是没让汉子跪下来。
那汉子心急如焚,自然也没注意到自己是被一个看着也就弱不禁风的小大夫给提起来的,抱着孩子就往屋子里面冲。
景娴跟进去发现孩子是高烧昏厥的。
她按住孩子的人中,都给孩子的人中掐清了,孩子慢慢地睁开眼。
可现在没有冰块。
只能物理降温。
“谁家有双花,姜,还有胎菊?”景娴冲着后面的人大声喊道。
村子里的人说:“我们家有姜。可是双花是啥?没有胎菊!”
“我知道,我们家有。”
这个季节不少人家里的双花开的正好。
他们跑回去找。
“艾蒿有吗?没有胎菊就拿艾蒿,快点烧水。不用太多,只要把水烧开就行。”景娴说完,又让人准备一盆水,给孩子擦身上,做物理降温。
孩子精神状态很不好。
浑身都滚烫。
景娴把体温计夹在孩子腋下。
几分钟后,景娴拿出体温计一看。
38.5度,还好!
那些回家拿姜,去拔艾蒿的都回来了。还有人拿了一小簸箕的双花。
“大夫,我们拿来了!”
景娴把毛巾塞给孩子的父亲,厉声说:“我刚才怎么做的你都看到了吗?给孩子继续擦。”
孩子的爸爸坐下就给孩子擦身上。
还好外屋就有锅,点着火两把柴火水就能开。
景娴来到外屋,用刀把姜切成片,又把双花抓了一大把丢在里面,最后把艾蒿也放进去一起煮。
“你们谁家有木桶,最好是能装下那个孩子的。”景娴知道水桶很贵,一般人家都是用来挑水的,她其实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没想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