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就红了。
可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她推的力气也没那么大,几乎是半推半就。
商南臣噙着她的耳朵,低声说:“就在这儿,行吗?”
景娴:“???”
很快,她就明白他这话的意思。
她后面也没力气挣扎,反正受累的是他,跟她有什么关系。
景娴家的柿子接的太多了,孩子们连着吃一个月,也快吃够了。景娴就把柿子摘下来送人,送隔壁,送同事,让宋宁和许凝回家的时候多带点。
每次她们俩回去,都带着不少蔬菜回去。
看着不贵的东西在城里可不好买。
海鱼不少人吃。
卖的也不贵。
最重要的是不要票。
不要票的东西买的人就多,景娴天天给孩子们买海鱼吃。
发工资那天,景娴就给孩子们包饺子。
鱼不只是清蒸,还给他们红烧。
不然总这么吃孩子们也会吃腻的。
她预想中的前妻后悔过来找人的事儿也没发生。
一眨眼,进了七月。
麦子成熟。
整个农场都开始组织收割麦子,学校也放假了。
军队有自己的麦田,整齐的收割。
家属院这边开荒的地,她们自己负责收割。妇女们在前面割麦子,顺便捆好,孩子们在后面扛着麦子出去。一部分人负责用车把麦子拉回去,用机器脱粒。
六天时间,所有的麦子都收割完。
大家开始去广场那边打小麦。
一袋子一袋子的麦子扛到农场那边去,等到到时候统一给大家分下来。
麦秸垛一大垛一大垛的,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从墙上跳下去,直接陷下去,然后从里面滚过来。
一群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往下跳,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声。
“这个柴火烙饼最好了,火不大不小,刚刚好。”景娴看着玩闹的孩子们,收了一筐麦秸子回家去做饭。
这几天都累坏了。
景娴在副食厂买一只鸡,自己拿回来杀完,打算用鸡油烙饼。
鸡油烙饼是最香的。
小时候,她跟着师傅去河北给人家看病,一个老太太特别会做千层饼。里面放上鸡油,就用麦秸子烧火,烙出来的饼,又软又香。
当时她吃了两张大饼,哪怕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是她到现在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正好家里还有白面。
景娴就打算烙饼吃。
她用砂锅炖鸡,冷灶烙饼。
福生也不出去玩,听说烙饼就在家里帮忙烧火。
“妈,麦秸子不够我就让哥哥们去拿,你能多烙几个饼吗?”福生已经是小学生了,说话跟之前比,显得有水平多了。
景娴好笑地说:“可以呢。但是这点面粉吃完了,后面只能吃窝窝头,蒸糕什么的。面条肯定是不能吃了。但是能吃疙豆子。”
福生毫不犹豫地代表哥哥们点头答应下来。
“妈,你做。”
“那行。”
烙饼怎么也要让孩子们吃饱。
景娴下狠,和了一盆面。
用大擀面杖擀面,做成一个个面剂子,最后擀成圆圆的饼。她擀出来一个饼就放在锅里,然后又擀另外一个。中间还出来给饼翻个面。
不多时,商南臣回来了。
看到景娴来回忙活,就说:“我来擀。”
“不用,你擀不好。你去烙饼。”景娴害怕他把饼擀出乱七八糟的形状,就把人给赶走了。
商南臣拿着铲子在外面烙饼。
景娴一会儿就出来一趟,看着之前放进去的,对商南臣说:“这个好了,放在上面控控油,然后盛出来就行了。”
“好。”
烙了很高一层的饼。
景娴让商南臣端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