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简眨了眨眼睛,还未来得及应话,便听殿外响起了一阵笑声:“偏你的性子怎么都不像你阿娘,却真是像足了你平阳姑母。”众人抬首看去,便见一身常服的圣人含笑立在殿外望着他们,立即拜下行礼。
圣人将他们叫了起来,怜爱地瞧着衡山公主,摇摇首叹道:“其实,像阿姊也没什么不好。”平阳长公主是他们那一辈中唯一的嫡出公主,曾为大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也是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称得上是初唐时代的传奇。圣人与这位早逝的姊姊的情分自然也与众不同。
衡山公主便趁机道:“阿爷既然觉得好,便许我出宫游玩如何?我也不走远了,就想见见长安城内外的景致。兕子姊姊当然也与我同去——”她环顾四座,又拉上王玫与崔芝娘:“表嫂和芝娘也一起去,正好让子竟表兄给我们做向导。”
圣人抚了抚长须,看了崔渊一眼:“如今天气炎热,你和兕子的身体偏弱,容易中暑气病倒。还是等入秋了再说罢。秋高气爽,不但适合四处游玩,我也好带着你们去游猎。而且,那时候子竟过了府试,也有心思带着你们去顽。”
崔渊遂起身拜谢圣人作为长辈的慈爱之意。
李治也跟着起身,道:“兕子、幼娘不妨做一做东道,带着表嫂与外甥、外甥女们在禁苑中游玩一番。我和子竟正好有事想请教阿爷。”
圣人兴致颇好,便立即答应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法帖之泽
却说圣人虽是满口答应了指点李治与崔渊,但也没有忘记来禁苑的目的。他吩咐宫人将他们且带到附近的水阁中去,自己又去了长孙皇后处探望。亲眼见皇后日渐好转,他一时高兴,便又重赏那些个佛医道医。因真定长公主是举荐之人,他也毫不吝啬地说要给她升汤沐邑封户。大概是太过兴奋的缘故,他张口便豪爽地许诺说,给她加到万户之数。所谓万户只是虚封,但按照旧例,便意味着实封千户。
以眼下的规矩,公主享用汤沐邑实封三百户,长公主则有翻倍六百户之数,升作大长公主之后便再加三百户——到得同安大长公主这种辈分,又得圣人尊重,才在前些年拥有了千户实封。真定长公主自然不想做这等出头之鸟,当下便使劲地给长孙皇后使眼色。长孙皇后看得有趣,含着笑毫不留情地替她拒绝了。她用的理由很简单,于国有功才能大升实封,不然只会给真定长公主招来群谏,反倒不美。真定长公主也连连颔首,说与其赏加实封户,倒不如给她一座京郊的别院更实在些,也便于她避暑。
回过神来之后,圣人亦觉得若想兑现这个许诺,丢到前朝发敕旨,肯定会引来轩然大波。但妻子与妹妹如此贤惠,无形之中替他提前消灭了来自心腹爱臣们的谏言,他心里又颇有些不是滋味。于是,怏怏不乐的圣人默默地旋踵去了水阁。
将嫡长子与嫡次子宠成了熊孩子,已经习惯于无视群臣苦口婆心的劝谏,始终保持几乎毫无原则宠溺爱子的风格——圣人大概从未体会过欲宠溺疼爱而不能实现的滋味。而一向知情知趣的长孙皇后、真定长公主,当然也难以理解他的满心怅然。喜欢将熊孩子宠上天的耶耶,和喜欢通情达理的好孩子的阿娘,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于是,宠溺欲望未能得到满足的圣人来到水阁,在看见晋王李治与崔渊的那一刹那,眼睛不由得亮了起来。“雉奴、子竟,你们究竟有什么事想请教于我?”
这水阁是圣人近来时常流连之地,因此墙上挂满了他较为欣赏的书画。甚至,有一面墙上专门并排列着诸臣的《兰亭集序》摹本。至于真迹,圣人恨不得每天暗地里捧着欣赏,又哪里舍得让众人瞧见。李治与崔渊便立在这面墙跟前,低声地讨论着这些摹本的优劣之处。
因李治见过多回,自是知道各种摹本都是何人所作。他有意考一考崔渊,便指着那些摹本一一问是谁所书。崔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