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生们,就连沪上各大银行的行长,都不见得知晓。
这些东西土洋结合,有旧式钱庄的人情味,又有洋人银行的进步心。
听着顺耳,也听着新鲜。
“你们手里有了余钱,一块两块的都可以存进去,存进去以后银行还付利息。”
陆沅君把陈升和给她说过的,统统又说给了学生们。
“诸君以为如何?”
诸君摇摇头,以为陆沅君在胡说。
“上哪儿找这种银行去?”
谁不知道银行的储户大多是陆沅君这样的人,一张支票就几万,十几万银元。
若是真像陆沅君说的,一块钱就能存钱,那岂不是除了露宿街头的乞丐,运城所有人都能去了?
拉车的要是不拖家带口,孤身一人的话,省着点儿一个月也能去一两趟银行了。
能容下这么多人存钱,银行得雇多少工人啊?月底了到日子发薪得发多少钱?
钱庄掌柜满当满,一个铺子最盛的时候,也才十几二十个伙计。陆沅君口中的银行,没三五十人是忙不过来的。
再说了,就算真有什么想不开的大爷愿意这么干,一块两块存下来能干啥,都不够掌柜的赔的。
开钱庄的掌柜们,家里头都有大买卖。有大买卖的,也不是都有胆子开钱庄的。
陆沅君转身敲了敲黑板,指尖点在那个陈上。
“陈升和,诸君记住这个名字。”
学生们虽不晓得为什么要记,但既然先生说了,就跟着念吧。诵了几遍之后,把陈升和三个字印在了脑袋里。
“若有了这样的银行,你们可愿意去?”
陆沅君继续问着。
“当然愿意!”
一块钱存了还能吃利息,谁不愿意啊。多的钱学生们拿不出来,一块两块的还是成的。
一两块钱利息兴许只有几分钱,可银行两个字多新鲜呀。
平日里谁家饭庄上了新菜,花花世界来了新舞星,甚至是书局来了新书,学生们都会一股脑儿的涌过去一探究竟。
要真的开了银行,他们自然也愿意做头一波储户的。
那位侃侃而谈的大少爷,安静了没一会儿,又低声的在同学们里头叽叽咕咕的说了起来。
“在银行存了钱,给的凭证和钱庄不一样,是一个这么大的小红本本。”
他用手比划了一下,按着对家里头父亲在洋人银行里存钱给的折子描述起来。
“上头还有外国字呢!”
地主少爷一听眼睛都直了,凑过来拽着他的胳膊。
“还有外国字呢?”
他爹只见过磨盘和驴,肯定没见过。过些日子要是银行真的开了,他就花一块钱办上一个,就当买个新鲜玩意儿,回去让爹和娘开开眼!
运城银行在还未开业的时候,陆沅君就为其拉了不少的储户。沪上的金家听说了,金夫人还特地把自己在沪上银行的款子取了一笔出来,给陆沅君和封西云送了来。
能赚就赚,赔了只当是给沅君的彩礼了。
陈升和在运城的筹备工作很是顺利,稍稍遇到一点麻烦,李勋来和封西云都能帮着解决了。
房子在花花世界对面儿,是霍克宁的产业。她按着沪上的风情来盖,盖好了发现过于豪华。
地界又太大,拿来做厂房没得人舍得浪费,拿来做舞场吧,又抢自己的生意,自打盖起来就没赁出去过。
空了几年不说,霍克宁还常常得派人过去规整,想卖又没人能掏的出钱来。
霍克宁都起了把对门儿那处房子改成小公寓租给学生的念头了,封西云带着一个姓陈的男人,来说要赁下来做银行。
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运城本地的钱庄掌柜们听说要开个银行,几家心眼儿不怎么好的,暗地里找了十几位地痞,让晚上去教训一下姓陈的。
没打招